老孙靠近察看:"这些数字......"他指着每个配方中间的小字,"看起来像是某种暗号。"
"特别配方?"
"陛下来过这里?"他惊奇地问。
笔底千秋事,料得现在是分袂。一枝暗香寄相知,留与先人知。"
多年后,当另一个王朝面对存亡之际,这本"食医杂录"中的秘方,竟成了窜改汗青的关头。而那些记录在配方中的密道线路,也在关头时候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搜过御书房了吗?"
老孙神采一变:"是金色的宣纸吗?"
正说着,远处俄然传来喧闹的声音。看来赵庆的人已经发明了密道的入口。
"那是路标,"老孙说,"密道四通八达,没有标记很轻易迷路。"
"难怪!"老孙恍然大悟,"陛下这是留了一条活路。顺着这些配方标记的线路,就能安然分开皇宫。"
"就是它了!"老孙冲动地说,"这就是记录秘方的册子!"
"奇特,"华安俄然说,"你看这些配方,仿佛是遵循某种特别挨次摆列的。"
"他们自有安排,"老孙打断他,"你的任务是庇护好这些东西。这不但是食谱,更是两代人的心血。如果让那些人得去,只怕会成为害人的利器。"
但那就是后话了。
华安想起前几日在大周后寝宫外碰到赵庆时的景象,心中一紧:"他们到底想做甚么?"
华安倒吸一口寒气。他晓得李煜年青时确切游历过江南,还写下了很多传世名词。但没想到,在那些风花雪月的背后,还埋没着如许的奥妙。
他的话还没说完,内里俄然传来一阵短促的脚步声,此次较着比之前更近。
"因为内里不但有奥妙,"老孙环顾四周,抬高声音,"更首要的是配方。是一些连御膳房秘方中都没有记录的特别配方。"
"这条密道是太祖年间修建的,"老孙一边走一边解释,"本来是为了告急撤离用的,这些年来只要几个白叟晓得。"
"但是......"
华安站在御膳房的密室中,借着微小的烛光盘点锦盒中的物件。除了大周后给的那些食谱,另有李煜拜托的手抄本。两位仆人给的信物在烛光下闪动着微光,仿佛诉说着某种奇妙的缘分。
华安细心研讨,很快发明了规律:"这不是暗号,是舆图!每个数字代表的是密道中的路标。这些配方连起来,恰好构成一条完整的线路!"
"一枝暗香寄相知,留与先人知。"
一个时候后,华安终究从密道的另一端出来。此时他已经在建康城外,四周一片沉寂,只要远处模糊传来更鼓的声音。
华安明白局势严峻,但还是问道:"为甚么不直接烧掉?"
"不止来过,"老孙苦笑,"这里是他的奥妙藏书处。年青时,他常常在这里写词作画,遁藏朝中繁文缛节。"
"持续找!那些配方必然在宫里!"
"但现在最首要的是,"老孙说,"这些配方毫不能落入宋朝手中。不然......"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这是我给临安旧友的信,你带着,可保你安然达到。记着,必然要在天亮前出城,越快越好。"
"金粉东风里,问君那边觅芳菲。且将诗酒慰相思,莫负韶华归。
华安昂首:"这么快?"
"记着,"老孙慎重地说,"这些不但是配方,更是陛下留给后代的但愿。你必然要把它们安然带出去。"
"来不及了,"老孙推着华安,"你从速走!我留下来拖住他们。"
"不得不快,"老孙感喟,"刚收到动静,宋军的前锋队已经到了江宁,最多三天就会到达城下。"
老孙苦笑:"你可晓得,为甚么这些年来,每当有大臣得了沉痾,都能奇异地病愈?又为甚么朝中虽有分歧派系,却很少有人被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