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年1月18日伯颜带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乞降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天子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厥后南宋残存权势在福建、广东抗元,最后在1279年,南宋年仅八岁的小天子赵昺被元军逼的走投无路,只好跳海而死,南宋终究还是灭亡了。
宋恭帝赵显
卫王赵昺
恭帝(1271-1323)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天子(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天子。他是宋高宗养子,本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因为高宗的独一儿子元懿太子短命后再没有嗣子,以是只好从其他宗族当挑选后继者。
孝宗即位后,定年号“隆兴”,发愤光复中原,光复国土,遂规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号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受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丧失惨痛。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因为没有战事的滋扰,宋孝宗用心机政,百姓敷裕,五谷歉收,太安然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因为宋孝宗治国有方,以是使南宋呈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与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持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反面,耐久不去看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终究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宋端宗赵昰
宋高宗赵构
(自1127年康王赵构称帝起,到1279年底代丞相陆秀夫背负卫王赵昺投海止,总计九帝,历经153年)、
宋度宗赵禥
宋恭帝赵显
理宗病重时,曾下诏,收罗天下名医为本身治病,但无人应征。理宗病逝,身后葬于会稽四周的永穆陵。他身后不过十五年,其陵墓,包含南宋其他几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个叫杨琏真珈的妖僧盗发,理宗的尸身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以是还未腐臭,盗墓者便将其尸身从陵墓中脱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随后将理宗头颅割下,送交北京多数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这是宋理宗生前千万没有推测的。理宗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多数后,才在元多数的皇宫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将理宗颅骨重新安葬于宋陵遗址,并对被破坏的陵墓停止了修复。
宋理宗赵昀
1264年即位,在位11年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南宋第一代天子。1127~1162年在位。年号前后为建炎、绍兴。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封为康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金兵第一次包抄开封时,他曾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受命出使金营乞降,在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守臣宗泽劝止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金兵再次包抄开封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济京师,但他移屯大名府(今属河北),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以避敌锋。宋徽宗和钦宗为金兵俘虏北去,他于次年(1127)蒲月月朔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代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