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首
十八般兵器
火球
鸟铳
中国当代军队用于钩杀和啄击搏斗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构成。戈头为青铜锻造。柄多为竹、木质,长度凡是为1米摆布,最长超越3米。戈流行于中国商朝至战国期间。战国晚期,铁兵器利用渐多,逐步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今后已绝迹。
火器
戈
鄂尔多斯式铜锤头
中国当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停滞物。又称蒺藜。有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均有一刺朝上,刺尖如草木植物“蒺藜”,故名。在当代战役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间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战国期间已利用铁蒺藜。秦汉今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备东西,除在门路、防备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军队驻营时,也有营区四周布设。宋朝今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步增加,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连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明朝军队遍及利用铁蒺藜。铁蒺藜制造简易,敷设便利。除用铁锻造外,也能够用竹、木、陶代替。2000多年来,它一向是战役中利用的停滞东西。
中国当代战役顶用于侦测有声源目标方位的东西。又称瓮听。地听最早利用于战国期间的城防战中。据《墨子.备穴》记录:当守城者发明敌军挖掘隧道时,当即在城内墙下挖井,井中安排一口新缸,缸口蒙一层薄牛皮,令听力聪敏的人伏在缸上,监听敌方的动静。敌方开凿隧道时所产生的声响在地下传播的速率高,并且衰减小,轻易引发缸体共振,从而能够侦测地下仇敌地点的方位。这类简易可靠的窥伺体例,也被用于空中战役。
形如棍棒、头部装有狼牙钉刺的打击用冷兵器。狼牙棒系木制,棒长4──5尺,粗大的一端大要用铁皮包裹并带有铁钉,打击能力很大。别的,另有一种在棒的两端都装有铁刺的狼牙棒。
火铳
戟
中国当代将戈和矛服从合为一体的搏斗用冷兵器。由戟柄和戟头构成。戟柄为竹、木质,戟头为金属质料。初期利用的是戟是青铜质,后跟着科学技术的生长,呈现了铁戟。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马队利用的首要利器。(见图战国三戈戟)
矛
锤
刀
中国明朝前期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构成。利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和扣动枪机,动员火绳扑灭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发作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方人马。鸟铳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年间经日本传入中国,明廷遂仿造,约此同时,又有鲁迷(今译鲁姆,位于今土耳其)鸟铳传入中国。最后仿造的鸟铳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为近代步枪的雏形。口径约为9─13毫米,枪管长1─1.5米,全枪长1.3─2米,重2─4公斤。弹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为明、清军队的首要轻型火器设备之一。(右图为《神器谱》中的鲁密铳)
中国当代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分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颀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期间的青铜剑。今后,跟着科学技术的生长呈现了铁剑和钢剑。当代剑只用作熬炼身材的东西,或用于艺术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