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说道:“晓得就好,你们必然要勤加修炼,不要孤负了我的一片心血。我们走吧!”
一个衰老的声音说道:“能活不能活,全看他的造化了。”
老者之命不敢违拗,但是小猕猴又急于听课,不知不觉间竟使出了无离无知心法,他来去如飞,飘忽而至,手中陶瓮里的山泉水安静得如一面明镜。老者赞成地点点头,两个童儿却愤怒非常。小猕猴有点慌神,如此偷艺实乃大忌,不知老者会如何惩罚本身。
孺子再问:“师父早前说,习得和光同尘心法便可知己知彼百战而不殆,为何又要与世无争呢?”
三人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向山顶走去,在半山腰处结了两间茅舍,老者说道:“这就是我们住的处所了,喜好吗?”
一个孺子说道:“师父,他必然是在感激你的拯救之恩呢。”
白叟挥挥手,说道:“去吧去吧,平生一死,皆是造化,无需如此多礼。”
第一个孺子说道:“不过是个博学之士。”
老者嘿嘿一笑,说道:“我们还需再去布下一颗棋子。”
老者笑对孺子言道:“这小猴仿佛比你灵光一些。”
孺子一脸茫然,老者说道:“罢罢罢,不需固执,你还是好好玩耍去吧。”
老者说道:“既然缘分未尽,那就跟我们去吧。”
孺子恨恨地看了一眼小猕猴。
老者说道:“你这顽童,又懂甚么。万事皆明,文可经纬六合,武可安邦定国。试想两军对垒,尚未交兵,而你已经对仇敌的计谋摆设、兵力多寡、主帅的脾气缺点了然于胸,如此,你焉能不堪?”
小猕猴欢畅地又在地上打起滚来,然后向一间茅舍走去,一个孺子叫道:“别去,那是师父的房间,我们住这一间。”
孺子羞红了脸,冷静地辞职了。小猕猴却听得津津有味,老者的每一句话都如甘汁玉露浸润到他的内心,在他的面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奥秘的画卷,那是他从未见过的景色!在此之前,他的眼里只要花果山,只要东胜神洲,在此以后,他的心中装下了全部宇宙。
第二个孺子喜道:“虽身经百战而稳操胜券!”
老者每天都跟两个孺子谈经说道,指导孺子如何修炼两大心法。老者缓缓念叨:“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专气致柔又是何意?”
只见白叟哈哈大笑,说道:“看你这猴儿,也不晓得在说些甚么。”
“营为天赋之气,为灵之本;魄为后天之气,为魂之本。婴儿宜静怕惊,即因魂不全。修炼此无离无知心法,就在于使灵与魂合二为一。灵魂合,则正气聚,正气聚则法身成,法身成则四荒八极无所不至。”
孺子挠头道:“师父,甚么是营魄抱一?”
老者说道:“他本是山野之物,自在精灵,你如何能够因为救他一命就要拘管他呢?”
“如果那天我们没有救这只小猴子就好了。”
“你如何能说这类话呢?我们不是见死不救之人。”
“但是我们留下来,只是惹师父活力。”
小猕猴又窜上树去,给两个孺子也别离摘了两个桃子,看着三人吃得汁水四溢,小猕猴高兴极了。
但是,小猕猴叩拜不止,另一个孺子说道:“师父,我们就留下他吧。”
老者感喟道:“你这顽徒,何时才气开窍啊?大道之境何必去找,就在你心中啊。”
小猕猴悄悄地落在岸边,只听一个孩子的声音说道:“这只小猴真敬爱”
一个孺子说道:“师父,你说修习无离无知心法,能够神出鬼没窜改多端,但是我如何一点都没体味到它的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