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再问:“师父早前说,习得和光同尘心法便可知己知彼百战而不殆,为何又要与世无争呢?”
自此以后,小猕猴就跟三人在这两间茅舍住了下来,他每天到山野里给三人采各种野果吃,说也奇特,除了他采来的野果,三人没再吃过别的东西。小猕猴奇特:“如果没有我,莫非他们甚么都不吃吗?”
小猕猴奇特,细细一想更觉不成思议,从他嘴里收回的底子不是人语,而是猿啼。他早已跟通臂猿猴、赤尻马猴学了人语,为甚么现在反而说不出一句人话来呢?
另一个孺子说道:“师父,他不肯意分开我们呢。”
老者笑对孺子言道:“这小猴仿佛比你灵光一些。”
一个衰老的声音说道:“能活不能活,全看他的造化了。”
老者感喟道:“你这顽徒,何时才气开窍啊?大道之境何必去找,就在你心中啊。”
“与道合一,与世无争。”
孺子说道:“孩儿知错了。”
孺子问道:“何谓玄同?”
“半天没动静了,应当早就睡了。”另一个孺子说道。
白叟挥挥手,说道:“去吧去吧,平生一死,皆是造化,无需如此多礼。”
“他睡了吗?”黑暗中,传来一个孺子的窃窃声。
老者之命不敢违拗,但是小猕猴又急于听课,不知不觉间竟使出了无离无知心法,他来去如飞,飘忽而至,手中陶瓮里的山泉水安静得如一面明镜。老者赞成地点点头,两个童儿却愤怒非常。小猕猴有点慌神,如此偷艺实乃大忌,不知老者会如何惩罚本身。
小猕猴欢畅地在地上打两个滚,又站起家来,两个孺子咯咯直笑。小猕猴高兴极了,跑到三人面前蹦蹦跳跳做起了开路前锋,跑的太远了,就又跑返来,在三人面前抓耳挠腮。路旁两株桃树,树端结着大桃子,小猕猴噌噌噌窜上树去,采了两个又红又大的桃子递给老者,老者说道:“这猴子知恩图报,比普通的神仙倒是强很多了。”
“不说了不说了,师父想惩罚就惩罚我们好了,我们只要尽力修习,总能悟道的。”
“我也只是说说罢了,实在我还是很喜好这只小猴子的。”
“如果那天我们没有救这只小猴子就好了。”
孺子恨恨地看了一眼小猕猴。
“营为天赋之气,为灵之本;魄为后天之气,为魂之本。婴儿宜静怕惊,即因魂不全。修炼此无离无知心法,就在于使灵与魂合二为一。灵魂合,则正气聚,正气聚则法身成,法身成则四荒八极无所不至。”
一个孺子说道:“师父,他必然是在感激你的拯救之恩呢。”
老者说道:“时候已经不早了,我们须得早回道观,考校你们两人的功力。”
孺子挠头道:“师父,甚么是营魄抱一?”
“师父,如何置身大道之境?我每次越尽力越是找不到大道之境。”
老者说道:“他本是山野之物,自在精灵,你如何能够因为救他一命就要拘管他呢?”
另一个孺子说道:“师弟啊,如果他真学会了和光同尘,莫非还不一眼看破了我们的实在身份?”
小猕猴又窜上树去,给两个孺子也别离摘了两个桃子,看着三人吃得汁水四溢,小猕猴高兴极了。
老者每天都跟两个孺子谈经说道,指导孺子如何修炼两大心法。老者缓缓念叨:“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但是,小猕猴叩拜不止,另一个孺子说道:“师父,我们就留下他吧。”
一个孺子问道:“他学得两大心法,将来不受节制如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