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道:“张稚叔虽据河内形胜之地,但内性仁和,外无威刑,虽啸聚一方,却难施援手。但有一人,现在其处做客,此人虽脾气细致,出身鄙薄,但勇武善战,前助袁本初破张燕,立有大功,却为本初所忌,几乎害了性命,先逃至张公处,不料袁绍、曹**迫甚急,只得又逃至河内。正谋之兄公仁现深受张稚叔信赖,若亲往河内驱逐此人,张稚叔必将不会难堪,此人喜居住之所,必飞骑前来。此人一至,退郭贡不难!”
刘备遂自东平陵北上,巡查济水之北数县,达到黄河南岸。
张邈好像醍醐灌顶,喜道:“子源说的是吕奉先!”
曹操固然在破黄巾、败袁术、退陶谦后裁军至八万,但新兵居多,且将近一半兵力安插在西境戍守刘备,加上内部有变,不得不收缩防地,采纳守势,难以分出多余兵力以救张邈。
袁绍接信后第一反应就是回绝。张邈曾劈面斥骂袁绍,袁绍深恨之。颍川人郭图道:“臧子源素怀二志,图恐其将兵南下而不回返矣。然若直言不准,臧洪脾气暴烈,恐其为祸,不如召之至邺。”
天明,卖力东北方向的何仪一看,大惊失容,忙奉告郭贡、刘辟。三人商讨后,有何仪打击臧洪之营盘。
张邈一见臧洪,大喜,如同有了主心骨,忙向臧洪问计。臧洪道:“郭贡等势大,必须向外求援。袁本初视张公如仇雠,曹孟德唯袁本初马首是瞻,且其自顾不暇。刘青州与张私有赠士之谊,然迢递相隔,远水难明近火。刘荆州与张公素昧平生,且以自保为主,亦不会越境来救。然有一人,与张私有旧,可解陈留之危!”
袁绍正中下怀,遂以商讨军情为名,派使者召臧洪到邺县。
臧洪一至邺县,当即被袁绍囚禁,另行派人代任东郡太守。臧洪勃然大怒,对袁绍破口痛骂。袁绍闻报大怒,欲杀之。
张邈正彷徨无计之时,张超已派使者突围北上,前去东郡求救于臧洪。张超乃是臧洪的举主,与臧洪干系莫逆。臧洪得信后,大惊失容,忙整武备粮,又向袁绍求增加兵马,欲渡河南下以救雍丘。
雍丘被围,张邈曾派军司马赵宠带兵救济,为郭贡所败,狼狈逃回。张邈忙求救于曹操。
而此时张飞袭扰平原、清河固然获得一些战果,吸引了袁绍一份重视,减轻了公孙瓒压力,但也惹火烧身。袁绍派审配领兵万人与袁谭汇合。张飞忙收回分兵,集兵于西平昌,与袁谭、审配遥遥对峙,并向刘备求援。
袁绍之甥、陈留人高干谏道:“臧子源盟誓讨卓,天下着名,义士也,杀之不祥。不如释之,令其自行带兵去救张仲高。若果能救之,天下归功于明公,且能解曹兖州之压力;若不能救,明公亦无过也。”
面对陶谦求援手札,刘备思考之下,令关羽不动,令吕虔自蕃县南下至沛县,择机打通陶谦后路,策应其回转徐州。
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十仲春底,曹操派夏侯渊迂回至陶谦火线,断其粮道。夏侯渊守势如轰隆烈火,一举攻破成武,并与内应里应外合轻取单父,于险要处立下营寨,隔断陶谦雄师与火线之联络。
袁绍从之,遂将臧洪开释,优容道:“子源,非吾不肯派兵救张仲高,而是黑山残虐、公孙放肆,两下夹攻冀州,我军捉衿见肘,实无兵可派。君可带亲族部曲,自行募兵前去。等吾击退公孙后,再派援兵继之。”
臧洪向袁绍大礼拜倒,起家后将袍子下摆引刀堵截,拱手一揖,扬长而去。道分歧不相为谋,臧洪自此与袁绍恩断义绝。
臧洪先去见张邈。当年张超至陈留与张邈商讨讨董时,张邈对张超道:“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全权拜托于臧洪,臧洪是多么样人?”张超答复道:“臧洪才略智数都赛过于超,超甚爱之,其乃海内奇士也。”因而引见臧洪给张邈。张邈与臧洪扳谈,大异之。又引见给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皆与臧洪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