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明城手札两封,别离带给琉月和花语。
贤人展颜,当即御笔亲批,不过三四日,御史台派出的几位监察使便风风火火奔赴各州上任去了。
其他各州的藩王也不是傻子,明知此次是被安宁王带累,除了关起门来谩骂他八代祖宗,也只好打起精力,筹办驱逐夙来最会没事谋事的御史台监察使。
“郡主,奴婢这几天根基理清了一些人,都记在这里,您转头看看。您这招釜底抽薪真是管用,这两天府里都是上赶着来奉迎奴婢的,光是十两重的银锭子,奴婢已经收了五六个。”
纪妈妈双眼有些潮湿。
京都的王府,毕竟不算各藩王端庄的王府,各个王府里奉侍的主子都只要一名。
青锁刚铺好床,闻言打趣纪妈妈:
是以京都王府府内的规制相对简朴。
“是啊,在炎楚的王府里,我们都晓得郡主身边的纪妈妈是甲等短长的,那会儿我娘还说,要论府里的白叟谁看人最准,当属纪妈妈。”
王府里本来有内侍省安排挤去的一个姑姑,做琉月的贴身管事妈妈。
公仪明城接到动静,调集幕僚们告急商讨。
“由她去吧,反恰是个率性的孩子。”
郡主身边的妈妈,仿佛眼睛能看到民气里去似的,让我好严峻。”
一起上,纪妈妈纠结又自责,是她忽视了,明显十几年前,她就看清楚王爷的为人,却还是心存幸运,觉得世子和郡主,只要熬过这几年,前面便能顺利起来。
本来她一向担忧郡主到京都会受欺负,难为郡主小小年纪,有手腕、有魄力,不太短短几天,就在王府里发挥开手脚,便被动为主动。
付来也是人精,那能不知这些人都是耳目,也不难堪他们。
在路上,青锁奉告她,大郎君竟然没死,她刹时明白了郡主的苦心。
她本就天生力大,又用心习武,现在的工夫,与以往已是天壤之别。
纪妈妈一贯绷直的神采有些鲜明:
幕僚们分歧以为,派郡主代替世子去京都为质,固然是一步无可何如的棋子,但到底让贤人起了狐疑,派监察使来东洲,也是必定。
琉月顺手翻翻本子,厨房、门房、绣房,几近府中各处的名字都有,连洗濯房和保护队也有人向纪妈妈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