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乱世过了有百来年,皇位也传了好几代,可惜啊,最后是出了一个亡国之君,被当时的金人攻了都城,”老掌柜摇着头,叹了口气,余舒从速端起柜台上的茶壶给他倒了一杯捧上去。
“小女人可记着了,这六部一监中,也只要司天监答应女子任职,因这头一任司天监的大提点,便是安武帝的第一名皇后,宁真皇后。”
“在那几位异士的帮部下,安武帝大治天下,于六部文武百官以外,又别的开设了司天监,专门供奉这些精通易学,能掐会算的能人异士,广发文书,教天下人尊道崇易,从当时,易学之风渐起,百年后,朝中以家中师承六代,又有族人曾在司天监为官、受过朝廷封赏的望族为易学世家,颁布丹书文牒,令百姓敬之。”
余舒很感激这白叟不厌其烦地同她讲了一个下午,让她从那井底跳了出来,便从腰缝里取了她最后的六个铜板,放在柜台上,道:
“叫你拿就拿着,既故意向学,那就一日不要担搁,至于这书钱,老夫也不是不要你的,转头你有了钱,再给我送三十个铜板来就是。”
老掌柜不听余舒回绝,走上前强把那本书塞进她手里,不欢畅道:
“这本书上专列了偏旁部首,另有几页儿诗,你拿归去看吧。”
宁真,余舒冷静记下了这个谥号。
老掌柜心对劲足又喝了杯茶,持续道:
“多少户?你当这世家是那么好叫的么,”老掌柜笑了余舒一句,伸出三根手指,“只要三家,城西孔家,城东纪家,再来就是城北刘家了。”
“这唐朝过后啊,天下乱了好些年,前后统历了几代,都再没出过那样的贤君,中原这江山是被割的一块一块的,最后被宋国收了去,这天下就改姓了赵。”
“提及这三家来,到了这一代,远景最好的莫过于纪家了,”老掌柜俄然有感而发。
“老伯,我只要这几个钱,现在还不敷买书的,我先放在您这里,等我攒够了钱,加上这些能买一本书,再来看您。”
“嗯,老伯再见。”
老掌柜润过喉,咂了咂嘴,回想了一阵,脸上俄然就有了光:
被白叟家用一双金光闪闪的眼睛盯着,余舒当然不会让他绝望,她憋住笑,硬是装出一副热血崇拜的模样,趴在柜台上诘问道:
余舒没健忘这号人物,转头又感觉古怪,便直接将迷惑问出了口:
余舒摸摸脖子,不美意义道:“不瞒您说,我识不得几个字,想找一本教人识字的书看。”
“老夫都健忘问了,小女人想买甚么书?”
话到这份上,余舒再推拒就显得矫情了,她将那本泛黄的册子贴身收进怀里,对着白叟家一鞠躬,又道了一回谢。
“当时那宋朝有位大将军,在西山起势,靠着几位能人异士的互助,振臂一挥,召百万义士出山,气势如虹,摈除了那群毒害百姓的金兵出中原,还了我大好国土,在世人的拥戴下,改朝换代,建国建安,自此承平三百年,小女人,你可晓得这位圣主明君是谁?”
余舒在长门铺街上找到一家买卖冷僻的书斋,在店里装模作样地翻了半天书,同年过半百的老掌柜搭上了话。
老掌柜对劲一笑,宣布道:“恰是为我们大安朝的第一名圣主明君,安武帝。”
老掌柜只当余舒是个没见地的小丫头,笑话道:
“是谁啊?”
老掌柜摆摆手,“快回家吧,别误了吃晚餐。”
余舒前头从乞丐嘴里探听到一些事,总算能接上一句话,“这个我晓得,听人说纪老太爷年近花甲,还在司天监任职。”
纪家的四蜜斯?就是因为一块玉佩,使得她前身被关在祠堂里活活闷死的阿谁四蜜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