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地,世人便发明天子不欢畅了,因而吵着吵着就没了声音,崇贞帝这才板脸出声怒斥:“有这等力量说些废话,竟把国度大事丢掷一旁,东北姜怀赢拥兵自重,先时未出国丧,不兴战事,暂将此事停顿,现在你们就给朕拿出个章程,到底如何惩办逆贼?”
余舒道:“启禀圣上,臣除断死奇术外,另有一门六爻奇术略有小成,可知天灾天灾,可卜国运兴衰。前夕臣占得一卦,北方鞑靼蠢蠢欲动,不日即会进犯辽东,东北军绝无能够无动于衷,待到他们两边斗得两败俱伤,圣上再派人带兵前去招安。如若姜怀赢见机,便许他回京享用繁华繁华,如若他负隅顽抗,则挥师北上,趁他病要他命。此是为逸待劳。”
面对这类环境,当即就有那混不吝的御史提出,既然要降职,那不但六部尚书要降,司天监也该一视同仁。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即又变成了菜市场,司天监的几个易官和一帮文臣吵得不成开交,几个手握兵权的武将倒是作壁上观,间断绝任不久的朱慕昭不发一语,方才坐上龙椅屁股还没捂热的崇贞帝嘲笑连连。
这两句话声音不大,可站在四周还没来及走的大臣们都闻声了,相互使着眼色,揣摩着崇贞帝的心机,或羡或嫉地目送朱慕昭和余舒跟着大寺人去了。
崇贞帝微微点头,看着尹元戎的眼神不无赏识,抬手表示他起家,却未准他的请命。接着,年老的靖国公、宣武大将军冯啸、新任的兵部尚书等人纷繁出列请战。
方才还能言善辩的一群人刹时都成了哑巴,崇贞帝的神采很欠都雅,哪个天子都不但愿本身治下官员尽是一帮废料。这个时候,羽林军左统领尹元戎出列,抱拳跪地,昂声道:“臣愿领兵前去东北讨伐逆贼!”
崇贞帝对她“以逸待劳”的战略很感兴趣,只是担忧她占卜有失,万一朝廷采纳对东菁王置之不睬的态度,北方鞑靼却没有行动,便成了一场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
“皇后娘娘所言极是,臣觉得,无妨就照娘娘的意义,请淑妃暂代主持甄选一事,由坤翎局从旁协理,方不会误事,亦可安抚民气。”
众臣面面相觑,东菁王手握几十万兵马,占有辽东已久,要派兵弹压绝非一日之功,何况东北军勇猛善战,谁也没有与之对抗必胜的掌控,如果主动请缨,转头吃了败仗,谁能担待得起。
崇贞帝未置可否,冷眼环扫殿上,目光落在右列一行人身上,沉声问道:“司天监可有主张?”
余舒身为皇后闺友,当然是同意本年免选,但是她深知朝中百官不会承诺,甄选一事,触及到世人好处,如果天子硬要免选,必然会有人借机攻讦夏江敏这个职位不稳的皇后。
......
面对着一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文臣,余舒尽管嘲笑,毫不客气地驳斥他们道:“东菁王姜怀赢身为我大安臣子,戍卫边防是他的本分,再大的功绩也盖不过他谋反的罪恶,让他将功抵过,已是仁慈,何来趁人之危一说?你当天下万民都似你等这般陈腐,不分对错吗?”
说罢,便退朝去了。散朝后,几位老臣聚到一起,筹议等下到议政所去开个会,有人聘请了朱慕昭同业,就见秉礼寺人小跑过来。
崇贞帝踌躇再三,还是点头同意了,当即叫出去秉笔寺人拟旨,一道送今后宫,一道送往礼部,另一道则是直接给了余舒。
礼部来的也不是别人,恰是余舒的老熟人,祭祖大典上卖力指导捧器人的仪典官王大人,现在该称呼王侍郎了。这是因为本来的礼部左侍郎直接升任了尚书,王大人也就跟着升官发财了。
“大提点留步,余大人也请留步,圣上传你们二位到泰安殿书房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