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想着,郭举民气里竟有些痛快。
“问这干啥?”
眼看两个媳妇要争起来,吴氏脸一垮:“够了没?我跟老头子还没发话,你们倒好就争上了,不嫌丢人?”
“那行吧,要我说他能有明天还是本身肯读书,我帮了甚么?也不过在你家困难时搭了把手。我是你大伯,你爹走得早,我帮衬一二是应当的。也是三郎聪明,他开窍,能读书,凭本领一级级考上去,我们沾他的光了。”
李氏:……
该说的说清楚了,吴氏筹措了一桌来接待郭举人,大郎二郎兄弟也在,大叔公那边也来了几个作陪。传闻岁首出门时郭举人就跟三郎一起,卫家人问了很多,郭举人全说了,说赴京赶考太不轻易。且不说上京这一起耗时很长,途中也碰到诸多费事,到都城以后就没找到落脚处,会试估摸有四千多人招考,都城里大大小小的堆栈还过得去的房间全都被包下来,只剩下大通铺。
对乡间人来讲,县官就是很大很大的,是他们头顶的天,平时称呼都喊父母大人。他们哪晓得翰林院是甚么东西?郭举人这会儿表情好点,帮着解释了一下,奉告他们说科举考的最好的都进翰林院了,不如何好的才会放去处所。
她如果分歧意就啥都没有, 也只能同意, 陈氏就点点头。
因为家书里提到,让卫父去购置十亩地,和本来那五亩一并做三分,也送五亩给大叔公种谢他这些年的帮扶。大叔公就发话了,说用不着,让卫父买五亩地就行,一共十亩做两分给他们兄弟二人,余钱带回都城,在皇城根下安家也不轻易,到时候要啥都得费钱去买,手里一个子儿都没有日子过不下去。
“我让狗子好生读书,争夺今后也去都城测验,就能见到他姐和他姐夫。”
郭举人又想起他在府学和卫成同窗那两年。别人都是用心读书缺钱回家拿,只他冒死想得一甲嘉奖,又是抄书又是卖米,日子过得很省。平常同窗约着出去吃酒他很少参与,推委三回五回才会凑一回热烈。
家禽家畜包含地步说好了,两个儿子问起老屋,说爹娘上京去了,老屋就空着?
说到底还是看不起他,没想着他能出息,恰好他就是出息了。
“屋子总没人住时候一长就荒了,爹娘走之前是不是也安排一下?别糟蹋了上好的屋子。”
李氏笑得更都雅些,说:“那地归我们种,地里的收成爹娘带不上京,是不是也归我们?”
想叨光分甚么家,分了家还沾甚么光。
卫父看向婆娘吴氏,吴氏扯了扯嘴皮子,最后留了句话给两兄弟:“做人不要贪得无厌。”
都这会儿了,卫父还泼甚么冷水?哪怕不看好狗子嘴里也说不错不错。
吴氏很快就买好了地,买地还小闹了一出。老迈老二那边觉得这个地买来直接挂在他们头上,成果吴氏没给。分给卫大和卫二兄弟那十亩田单在吴氏手里捏着,作报答送给大叔公的是真送出去了,实实在在给过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