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淡然笑道:“我知大师目睹颍阴富强之地,心猜粮食必定充盈,如果劫夺一番,少说也能得粮万石。但大师可曾记得‘天公将军’昔日奉黄天初志?又可曾记得承平道为何物?承平道,乃是黄天百姓之道,所行之事是要换得天下太安然宁,是要求得百姓衣暖饭饱!方目前廷污我等为‘蛾贼’、‘黄巾贼’,莫非我等便要将这贼名坐实,果然行贼匪之事?本日如果打劫百姓之粮,兼并百姓之妻,我等与那些赃官贪吏又有何异?来日又有何人还肯投我黄巾,还谈甚么承平之道?”
颍阴荀氏,名誉起于荀淑。荀淑为战国大儒荀况十一世孙,因操行高贵,学问赅博,且办事朴重,明于管理,被称为“神君”,连当时的天下名贤李固李膺都尊其为师。荀淑有八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并有才德,被称为“荀氏八龙”,名满天下。而荀彧便是荀绲之子,至于荀攸则是荀彧的侄子,但他却比荀彧还要年长六岁。
黄粱晓得李当这类昔日黄巾党徒,多有匪性,若赶上敷裕之地,免不了想做些盗贼活动。为免多肇事端,也为黄巾积累名声,黄粱当即明令各部制止打家劫舍,骚扰百姓,但有违令者,一概处斩!
这荀府固然也占地颇宽,但府中房屋非常粗陋,从外一眼看去,不过是平常百姓家的模样。门前也无仆人保卫,大门开敞,从门外可见天井内只种着几株弯曲折曲的松柏,并无其他装潢。院中有个石桌,一名中年人正襟端坐,正自凝神旁观手中竹简。
“大哥,据我所知,荀彧、荀攸仿佛就是颍川颍阴人,我们是不是去刺探一番?”雷啸羽俄然问道。
中年人并未答话,还是只顾看书不语。內屋里倒是走出一名老者,这老者约有五六十岁,两鬓斑白,四方面堂,双目炯炯有神,一身儒家衣袍,很有几分贤者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