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夫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茂发,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以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摆布,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代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以是学者不成以不沉思而慎取之也。
乃瞻房屋,载欣载奔。僮仆欢迎,冲弱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偶然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君子曰:学不成以已。
因而余有叹焉:前人之观于六合、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常常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敷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阴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乃至焉,于报酬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能够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宝塔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厥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前赤壁赋苏轼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乃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虎伥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鬼域,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依托者,用心躁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觉得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斯须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盘桓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成仙而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