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他又说道:“对了,为兄还聘请了天香楼的柳如是女人献曲。”
纪宁虽没兄弟,但现在想到的就是昔日读初中时学的第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
而在第二日,纪宁收到了崇王府的请柬。
出了书房,纪宁松了一口气。
不过,纪宁也没甚么定见。占了人家儿子的身材,多跪一跪也没甚么。
……
玄月九重阳节,站在便宜父母纪凌佳耦的墓碑前,纪宁内心念读着王维的《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路不免有些纷杂。
“你如果能与他谈谈,也是很好的,比你一向埋头苦读要好。”赵元启劝道。
何安也在前面跪下叩拜纪凌佳耦。
“哈哈,能够。”赵元启说道。
半晌以后,沈康收回峻厉的目光,严声说道:“我们儒道门徒,读的是圣贤之书,受的是圣贤之教养,守身持正,刚正严明,正气浩然,无愧于六合,神鬼不能侵,小人不能害,何必卜问凶吉?”
赵元启闻言,不由大笑,道:“你想多了。为兄不过是在篝火会上听柳如是的操琴唱歌不错,聘请她插手宴会,不过是扫兴罢了。绝对没别的意义。”
翌日,纪宁乘坐马车去金陵城国子监拜见沈康。
“那就好。”赵元轩松了一口气道。
和之前一样,沈康当真地查抄了纪宁誊写的《论语》和《中庸》。
沈康挥挥手,同意纪宁退下。
幸亏张临武已经有纳兰吹雪监督着,不消太担忧。
每逢佳节倍思亲。
叩拜礼以后,纪宁不能当即站起来,因为前面的何安又唠唠叨叨地向纪凌佳耦“报喜”,然后虔诚地替他纪宁祈福。
“子曰:‘君子开阔荡,小人长戚戚。’你常日里修身养性,严于律己,何必卜问凶吉?”
纪宁说道:“小篆籀文能通六合神鬼,文章能呼风唤雨,《周易》大要上也是一本卜筮之书,徒孙猎奇,《周易》上的卜筮之术是否真的可行?”
“朴重聪明为神。宋玉《风赋》云:‘风起于青萍之末。’君子读圣贤之书,当学圣贤之智,洞察秋毫,料事于前。《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常日里当真学习,堆集才学和力量。如此,何必卜问凶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