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份礼单,陈耀不但倒吸了口冷气。
余管事笑了:“欢迎之至,我家老爷必然会亲身呼应。”
他将礼单交给站在他身边的小巧,笑着对余管事拱了拱手:“余管事,我还未就教贵府老爷的名讳呢。”
陈耀内心啧啧称奇,固然他对明末的士绅豪强没有甚么好感,但看到这份礼单后内心也不由大为敬佩,这些豪强能世世代代存在,不是没有来由的。
在这些礼品当中,银子也就罢了,但那一千斤粮食和粗盐、豆料、茶叶这些东西在这个各处流民的乱世里倒是有钱也不轻易买到的好东西。
“金秋集?”
送走了余管过后,陈耀又招来了胡正德、李国安、白明志、张三娘等人。
这个姓宁的老爷竟然会给他这个冷静无闻的人送礼,现在的人都礼贤下士都这类程度了吗?
“那小老儿就献丑了,有说的不对的处所还请诸位指教。”
不过这些多想无益,中原人自古就讲究礼尚来往,人家既然已经给本身送了礼品,本身就不能让人家白手归去。
别看我们现在保护的力量已经有近百人,但这些人里头除了李师父带来的十多小我,其他的压根就是一群花架子,白徒弟你也别瞪眼,您手底下那些乡勇的战力您比我清楚,他们除了摇旗号令以外压根起不了甚么感化。”
陈耀接过礼单一看,发明上面的东西还很多,礼单上清楚的写着:纹银三百两,米面一千斤,豆料三百斤,粗盐十斤,茶砖三十斤。
这倒不是三人智商不可,而是由本人的学问、见地所决定的,包含张三娘在内的三人从小习武,固然不能说目不识丁,但充其量也就是简朴的熟谙一些字,能看懂活是写点手札之类的,但跟班小苦读书的读书人比拟差的不是一丁半点。
以是不管哪个朝代,在建国初期武官个人都曾经光辉一时,但最多不到几十年,文官个人就会渐渐追逐上来,最后代替武官个人,这也是一种汗青的必定规律。
胡正德正色道:“我们百盛镇固然已经有一千多人,但现在最大的题目有两个,粮食和保护的力量。
“各位,现在我们的百胜镇看似有了很多人,又全歼了数十名胡匪,看似一副欣欣茂发的气象。但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处境仍然非常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