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与冷子兴筹议好了,借那只“周鼎”做个局,昧三两千两银子下来,他得二千两,谢冷子兴一千。
薛蟠一想也是,指着石咏的鼻尖就笑:“你……你真是个白痴!”
石大娘问起添妆礼的事,石咏只说再等等,等两天没准儿有更好的。
以是冷子兴说他在顺天府有人,并不是随便说说,是真的有人。
唯独在山西会馆的时候,石咏曾见到薛蟠和晋商攀友情,十三四岁的年纪,和那些三四十岁的晋商在一起,也一样是高谈阔论,游刃不足。只在那一刻,石咏才感觉这个薛蟠骨子里另有些皇商气质。这个薛家独子,本不该这么纨绔的。
这是甚么时候起的?他连碰都没碰过的古物件都能向他开口了?
可千万没想到,他爹赵德裕脾气倔强,不认这个邪,竟非要闹到顺天府去,让官府断一断这个案子才行。
这时候山西会馆里一大群人拥了出来,顿时将石咏和薛蟠他们这些看热烈的挤到一边。只见人丛中一名须发皆白的白叟家和一名五十高低的中年人一左一右,站在冷子兴身边。那两位,就是斥巨资买下这件古鼎的赵德裕和赵龄石父子两个了。
“你是甚么时候铸的鼎?”
到了晚间,喻哥儿做完功课,石咏与他便一起熄了灯睡下。喻哥儿很快睡着,收回均匀的鼾声。
石咏一下子汗颜了,这世上竟然有人拿他与宝玉相提并论。人家是个千古第一的“有情”人,他只是偶尔能和千年古物交换几句罢了啊。
“本是你们父子斗法,却用到我这只鼎,这事情如果传了出去,你感觉世人会如何说?”冷子兴坐在椅上懒洋洋地说。
石咏内心已经完整稀有。
石咏也记不起是曹公笔下那里写过,冷子兴曾经因为古玩买卖吃了官司,是以上贾府去找岳父母讨情。岳母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利,也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想着尽管求求主子就完了。①
这鼎的声音固然闷闷的,可语速很快, 像是一个很不耐烦的性子。
他只讲了讲这鼎器上的铭文,和春秋时的小篆略有些不同,并且提及他之前曾见过南朝时仿的。
现在在琉璃厂, 夏商周三代传播下来的金石最为值钱。面前的这只鼎, 严格来啊说不能算是赝鼎, 因为南朝的鼎如何也是距今千年以上的古物;但是与三代青铜器还是有些差异。将南朝的鼎,当作周鼎卖给旁人,这贩子,实在不敷隧道。
“不是我还能是谁?”
他一把将石咏拉起来,喷着酒气问:“你们……你们在聊甚么风趣的,给哥哥说来听听?”
起初在那山西会馆,他好不轻易找了个机遇甩脱了醉醺醺的薛蟠,伶仃去拜见赵老爷子,谈起赵家买下的那只鼎。而赵老爷子本身也对金石多有体味,一时没法儿接管石咏所说的。
一想到此处,石咏不免替那位赵老爷子感到忧心。此前他见过赵德裕一面,看得出那人极爱金石,乃至和石咏本身的脾气有一点儿像,黑便是黑,白便是白,容不得半点模棱两口。以是赶上了“赝鼎”这事儿,赵老爷子才会如此对峙。
铜鼎便不再开口了, 也不知在想甚么。
并且听冷子兴的口气,将“孝道”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禁止赵龄石将事情的本相往外说,石咏总感觉冷子兴除了那三千两银子以外,还另有图谋,想叫赵家吃个哑巴亏。
这时候有个醉醺醺的声音在石咏耳边响起:“石……石兄弟,你,你如何和这鼎……说话?”
他壮起胆量,往顺天府跑了一趟,正在门外转悠,却被门口守着的差役给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