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浴以后。
雷哲重回练功室,一边体味真气的奇妙,一边对比白阳秘卷,揣摩两种小周天行气,或者说天赋真气与后天真气的纤细不同。
这还是他年纪尚小,童身未破,元阳充分且日趋增加,修炼天赋胎息事半功倍,将来如果人过中年,即使后天真气修至极限,但是元阳渐衰,再想修炼天赋胎息,可就事倍功半,胜利概率愈趋迷茫。
人出世时,通过连络母亲的脐带,随母体一呼一吸,争夺营养,生出后脐带剪断,始由天赋内息呼吸,进入后天口鼻的呼吸。
雷哲深吸口气,眸中绽放出前所未有的锋锐精芒。
此法源自《品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的上乘奥义,要旨尽在“心息相依”四字。
奇经八脉之与十二端庄,前者的循行错综于后者之间,且与后者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
雷哲惊奇的发明,本身所解读出来的“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一句,在这些只言片语中已算是最完整、最通俗的了。
青铜门开。
宿世之时,雷哲饱受诸多无良武侠作品的苛虐,也曾觉得练气功时舍却奇经八脉,直接去修十二端庄是另辟门路的高超体例,但是此生学武又学医,方才汗颜发明,那纯属内行人的臆想,唯恐在作死的路上走得不敷远。
这类冲突的决定,直让历代雷氏族长痛苦不已,几经几次才终究规定,历代传承者第一次解读天书之前不准打仗根本导引术以外的任何高深行气术,白阳秘卷亦不例外。
两层心法,稀释为一句话,岂不恰是“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究竟上,若非这白玉天书,雷哲本身也没有信心,究竟还需多长时候才气真正修成这天赋胎息,以后再需求多长时候能够以天赋胎息一一打通任督三关,成绩天赋真气。
形象而言,十二端庄如同长江大河,奇经八脉则如湖泊水库,修真练气即如顺水行舟,舍却奇经八脉,直接去修十二端庄,便似舍康庄大道而取曲径狭路,何其不智也?
以是修炼第一要诀,首要重归天赋的呼吸,但母体已不存在,唯有策动体内本身的天赋呼吸,以脊椎直上头上泥丸的督脉,再经印堂下胸前至肚脐之任脉,所谓打通任督存亡玄关,结下能吸六合之气的仙胎。
静定而伏气,伏气而胎息,胎息则任督自通,真气周流,且必是参六合造化的天赋真气,至精至纯,生生不息。
雷哲嗅了嗅通体臭汗,皱了皱眉,顺手将玉简塞到落英手里,“阅览天书,要用心而非用眼……你先本身揣摩,我去洗洗。”
修奇经八脉,还是修十二端庄,孰优孰劣,可想而知。
一样迟疑很久,“大哲”才在脑中沉吟道:“为今之计,起首要尽快适应真气,化为战力,其次,便是将奇经八脉中除却任督二脉以外的六脉及周身正穴中那些较为安然的部分一一打通,既为应用内家武学打底,亦为此后的大周天工夫铺路……”
比之雷氏一族根本导引术那种,今后天呼吸贯穿小周天而等闲激起的后天真气,这类暗合六合造化,只在成心偶然间始能修证的天赋胎息明显难上了不知多少倍。
这让雷哲绝望不已,没有现成的天赋功法做参考,他与“大哲”也没法演变出符合本身的先气候功,唯有临时按照白阳秘卷的后气候功一点一滴的谨慎尝试了。
另一边,落英正死死盯着三片玉简黛眉紧蹙,仿佛久久不得其妙。
即使功力精深者也不敢在十二端庄上乱折腾,更遑论初学者?
反之,精力力太差,底子没法与天书建立认识连接,定力太差,即便勉强与天书连接上了,也会丢失在重重幻象里敏捷耗尽精力力而被迫断开连接,终究一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