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囡拿起几本书,上面一层放着一大包松子糖,一小包肉干。
隔天一朝晨,李小囡正揣摩着明天干点甚么,一个青衣青帽,洁净利落的小厮给李小囡送来了一只提盒。
“吴家没穷没败,好好儿的,她嫁进洪家这么多年了,连指导指导帘子窗纱的分量都没有,三阿姐如果跟她学,得学成甚么样儿?”李小囡看着大阿姐。
这小妮子年纪真小,这一身粗布衣裳可不像个有钱人。
李小囡一看这分量,就晓得是晚晴给她的,拿了两块松子糖,往梅姐嘴里塞了一块,本身吃了一块。余下的包好放到了篮子里,坐到廊下,看那几本书。
嗯,可不是,还是有人卖布!
“背面,你们也没往各家多交代几句。”陆嫂子接着道。
翻开,纸质极好,一行行馆阁体小字极小,一笔一画清楚标致,翻到最后,封底盖了枚大红印章,是润和两个字。
“六小我用一台织机?”李小囡问了句。
“我们劝还是不劝?”李玉珠也看着李金珠。
“这买家的事不该我问。”陆嫂子立即描补了句,“我们何家村离郭巷也就一里多路,是个大村,村庄里能织粗布的,连我在内,有六小我,你如果然能悠长的收粗布,我们筹算凑钱买台提综织机。”
“嗯。”李小囡跟着站起来,看着陆嫂子付了茶钱,一起出来。
“小掌柜收这粗布,是自家用吗?筹算收多少?能收几年?”陆嫂子紧盯着李小囡。
“那不还是卖布么。”李小囡先怼了一句,“我跟梅姐说一声。”
“嗯。”李小囡不如何甘心的嗯了一声。
“小掌柜年纪悄悄,倒是个明白人,我们到那边坐着说话,我请小掌柜喝杯茶。”陆嫂子较着热忱多了,指了指劈面的茶坊。
“如何样才是对银珠好?”李金珠看向李小囡。
“又有人卖布?”李小囡的心提了起来。
李小囡和陆嫂子进了茶坊,陆嫂子只要了一壶茶,先倒了一杯给李小囡。
“正月里我们去洪家赏花听戏,她当着我们的面,问新房院子的甚么帘子甚么窗纱的,阿谁管事婆子没答帘子如何窗纱如何,就答了一句请太太放心。
李小囡拎起书,忍不住叹了口气,如许一本书,很多少银子?
“新机旧机?”陆嫂子眼睛亮了。
“全新。城里马家织机行的货。”李小囡顿了顿,接着笑道:“另有,现在这个价儿,是底价,如果你们织出的粗布精密均匀,花腔儿新奇都雅,代价就往上浮。”
这家杂货铺和前次喂李小囡吃药的那家杂货铺在同一条街上,一个这头,一个那头。
隔一天又是阿武巡镇的日子,不到一个时候,阿武就吃紧慌慌赶返来了。
李小囡看着她,没说话。
“真有人要买这家织粗布?小掌柜有买家了?”陆嫂子诘问道。
“她跑到我们家来告状,让大阿姐劝三阿姐。”李小囡嘿笑了一声。
提盒一共两层,最上面放着李小囡明天让书楼誊写的几本书。
李小囡明白她的意义,投入太多,万一她不收粗布了,那丧失就太大了。
妇人三十多岁,洁净利落,正坐在杂货铺门口的小竹椅上,缓慢的绣着一只鞋面。
“话是这么讲,洪家老太爷总要走在前头,到时候如何办?她是婆婆!”梅姐拧着眉,忧心忡忡。
“不是,有个妇人,说她有布,得跟掌柜劈面谈,还是郭巷。”
“我姓李,你喊我李女人吧,你有布要卖?”李小囡站稳,拂着衣衿,打量着妇人问道。
“提综织机贵得很,再说。”陆嫂子顿回前面的话,看着李小囡笑了笑。
傍晚,李学栋往洪家去了一趟,吴太太一早就出发归去昆山县了,洪振业还没过来,李学栋留了话儿,洪振业一到,就从速往府学里给他递个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