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锦起居的屋子分表里间,他二人刚踏进外间,便觉屋里热得短长,原是窗边加了俩炉子,哔啵烧得炽热。
“都不是都不是。”兰鸢嘿嘿一笑,狗腿样儿跑上前给她捏肩,喜滋滋道:“我们晓得该做甚么买卖了!”
“其二,过了腊八就是年,大过年的,哪怕再穷的人家都不会鄙吝,恰是做买卖的大好时候。那你们说说,过年甚么东西是必须买的?”
是以虞锦问:这是谁想出来的点子。
“别人都怕没客人上门,偏你怕人多!府里这么些人都能去搭把手,有保护有零工,还不敷用?”
“时下百姓普通喝的都是小米粥,腊八粥里边的花生大豆甚么的,都比谷子要贵,不过是腊八这几天图个新奇,过了这半月就没甚么人喝了。现在天已经是初四了,就算你们明儿去村里进粮,后天就把店开起来,买卖也红火不了几天,腊八粥撑死了喝到腊月十五,过了这些天,买卖就要走下坡路了,也许连本钱都赚不返来。”
弥高慌里镇静退出来,跟冯三恪撞了个满怀,他脸颊红得几近滴血,支支吾吾不能言语。谨言问如何了,他也不吭声,把谨言和冯三恪都拉到了院里,还带上了门。
好不轻易有了个主张,几人坐不住了,又跑正院去汇报了。兰鸢和弥高一贯爱抢先,跑在前头,冯三恪和谨言性子稳,落在后边。
“春联、福字。”谨言道。
“啊?”几人都是一惊。
谨言愣愣道:“可我们不会做呀。”
“冯大哥吃完了没?”
兰鸢鼓掌笑道:“天然是乐意的!这寒冬腊月的谁情愿一趟趟得跑?家家都要喝腊八粥,一家总得买个一两斤!利虽薄,架不住客人多呀!”
冯三恪跟着他出去,一瞧,他把兰鸢、弥高和谨言都喊出来了, 三人已经等了一会儿,冻得直顿脚。
虞锦拿算盘悄悄敲她一下,笑骂:“机警鬼,还会找帮手了。”
虞锦伸手一指冯三恪:“再说,那不另有掌柜的压阵呢嘛。”
弥高抢了嘴:“新衣新鞋帽子!”
“你可别笑,把掌柜的气跑了,你mm就没人带了。”虞锦嘲弄了一句,叮咛竹笙:“去把鸢儿、弥高,另有对屋的谨言喊来讲说话。”
弥坚指指外边, “我们去院里说。”
这么想着,虞锦便开口:“这点子倒是不错,真要做起来却没你们想得那么美。”
兰鸢急了:“是甚么你快说呀!”
“说来听听。”
她说这话时谁也没看,只盯着冯三恪的眼睛,“掌柜的仔谛听,他们仨不晓得陈塘甚么景象,你该是清楚的。”
“爷要你们开铺子,为何不能开个如许的铺子?从乡间进腊八粥的各种食材返来,都放到店里去卖。往别家买得跑好几条街,往咱家买呢,一下就能挑完,只贵个三五文钱,你说别人乐不乐意?”
“啊啊对不住!我、我不晓得……”
明晃晃的烛火把整间屋子照得亮堂堂的,冯三恪愣愣看着被围在中间的那人,一时失了神。
谨言舌头都捋不直了:“那、那得来多少客人啊,咱能忙过来么?人挤人的,出了乱子如何办……”
弥坚怕她脑筋热,忙把话收了收:“不过是个点子,你就晓得客人多了?你们几个转头再好好想想,本钱多少利多少都得算明白,别做了亏蚀买卖。”
过了一会儿,门从里边翻开,兰鸢小声把他们仨喊出来。
“这是其一。”
兰鸢就把弥坚说的点子转述了一遍,虞锦听完,奇道:“这是你们想出来的?”
冯三恪和另两个少年也有些沮丧了。
虞锦算了一天的账,头昏脑涨的,刚沐浴崩溃味乏,这就又来人了,头疼得不可:“这一天三五趟的往我这儿跑,叫你们开铺子,竟似成了我的事。唉,这又如何啦?逮着耗子还是捉着甲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