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袖动手,慢吞吞的绕过柜台旁的铜火炉,挑开窗上的木板往外瞅了一眼,嘀咕道:“才这个时候,天就黑尽了。”
通今后院儿的厚布帘一掀,一个穿戴丰富却不失讲究的年青人立在门里搓动手,还不忘朝内里叮咛道:“看着小二喂好了马再上来。”
老张头的老脸像是立即被冻成了硬邦邦的土块,灰着脸将筷子一撂:“吃你的,小子晓得个屁。”
“做老了这一行,藏也藏不住,”杜书彦想起刚把他从禁军挑出来那会儿,跟人说句话都是硬邦邦的,“到这地头,也许还好走路些。”
管城见杜书彦假装发楞,忙上前两步,笼着袖筒往老张头藏在桌下的手上一靠,笑道:“晓得老丈是熟门熟路,可否指导一二?”
正在这时,连续串的砸门声,蓦地冲进厅堂的冷风冻得堂中的门客们一个激灵,便一个个都转头往门口看。七八个浑身雪渣的男人正站在进门的当口,被房中的热气一扑,滴滴拉拉的落了一地的水。
那青年抹抹嘴道:“****山那路,马车又上不去,你看他如许身娇肉贵的,能走得去么?”
“那没得准……”老张头甩了个长音儿,回身接太小二端来的羊杂汤,撅起留着两撇山羊胡子的尖嘴直吹,再不理睬青年公子。
“如此便谢过了,”杜书彦客气的一鞠,眼神落在桌上那碗一口没动的羊肉汤上,“这位兄台倒是风趣,莫非这浓白膏汁,还比不得那半壶茶梗么?”
杜书彦见他,便笑着将酒杯一摞:“管城,让小子弄去,快来喝杯暖酒。”
他一开口,两张桌上忽有了一种奥妙的严峻氛围。
“这伙人未免也太招摇了……”
老张头高低打量了杜书彦一番,又着意瞄了管城几眼,方道:“这风雪不过一两日便停,也不碍着走路,只是这儿谁不晓得,一下雪,渡口的刘二爷就过山看他儿子去了,哪另有船。”
“老张头,你别戏耍这位公子了,”坐在老张头劈面的青年就着热茶咽下嘴里的杂粮馒头,懒洋洋的嘀咕道。
龙门渡,这阔别官道的小渡口,即便是河水即将结冻的初冬,仍然来往着一队队用心叵测,甘愿绕远道走巷子的商队。
老张头往地上一啐:“甚么大买卖,谁推测天变得这么快,老骨头都给我冻散了。还不从速弄点热和的吃食来!”一边号召他同路的几个伴当占了两张桌子,眯着眼睛烤起火来。
老张头掂了掂手头的分量,立即满脸堆笑的拖过一张凳子,道:“公子您请坐,老头给您比划比划,”一边用手里的筷子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划拉起来,“这里往南十里,从羊玍子村往上,有条上山的巷子,那山上有个索桥能够过河……”
杜书彦想光临出门官家特地赐的那碗浮雪杏仁豆腐,这会儿子都还感觉胃里冻得模糊发疼,这一趟公然不是甚么功德情。
杜书彦眼中滑过一丝笑意,拈了块卤水羊肝放在碗里,满不在乎的随口问道:“如何说?”
“哎呀,您瞧我这老胡涂了,”老张头立决计识到本身的失态,忙难堪的一笑,“要不您就只好打这儿往东,五十里,就有个大渡口。没体例,按说这季候,谁打龙门度过啊。”
“鄙人略懂岐黄,要不我替你把评脉开个方剂?”
“既然如此,”杜书彦的眼神顺着那只骨节清楚的手移到中年人端倪端方的方脸上,嘲笑道,“多有打搅,鄙人这就告别。”
“这个如何是好,”杜书彦惊得一顿脚,“渡口一关,岂不是要比及开春了?”
一只大手悄悄搭上了青年的肩膀,沉厚的声音笑道:“灌两碗姜汤就好了,我们这些干力量活的,没得这么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