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总管换人一事,卫平本来也是无可无不成。他固然不太信赖聂文的才气,但他更信赖贾禄的目光。从太尉府出来的人,又岂会那么简朴地?既然贾禄保举了聂文,那也就由他去吧。毕竟聂文是他从闻喜带出来的,他还信得过。
贾水笑道:“回老爷,太尉大人见府上奴婢大多大哥体弱,特将他们召回,另遣了小的等人前来服侍老爷。”
卫平沉吟半晌,点了点头,道:“也好,你去跟聂文交代一下吧。”
不过,卫瓘毕竟是主和派的中坚人物,对于局势的阐发必有独到的观点,作战的详细安排,司马炎还想听听他的观点。毕竟贾充固然是全军统帅,实在他只起个节制和催促的感化,下达给各路将领的作战号令,很多还是司马炎直接作出的。这时候,卫瓘实际上就是他的一个初级参军,天然要不时呆在他身边。
但是这一次插手伐吴之战,卫平不晓得要过量久才气返来,天然要来酒楼交代一番。在酒楼的前面,一样建了个小院,那是独孤兰一家的新房,也是卫常平常听取酒楼环境的场合。走进小院,就见独孤兰和骨儿朵两个又在那边比试箭术。
实际上,这也是司马炎身为帝王的均衡之道。此番伐吴胜算颇大,卫瓘身为主战派的中坚人物,即便没有亲身插手伐吴之战,也少不了他的献策之功。为了安抚主和派,就必须把军功多让一些给主和派的官员。以是,不但全军统帅是主和派的贾充,就连各路将领也多有主和派官员参与。
卫瓘接过书卷一看,确切挑不出甚么弊端。这份答卷谈不上完美,乃至另有点让人读不下去,但是细细咀嚼,还就是那么个事理。就连卫瓘这个聪明人,一看之下,也感觉真是太子本人所答。
卫瓘这番话说得就有些强词夺理了,他是说,不是太子不可,只是太仁慈,守不住大晋这片江山。司马炎却重新拿过书卷,顺手丢在一边,又和卫瓘议论起伐吴之事来。
贾充再如何正视卫平,在他眼里,卫平毕竟只是一名少年。少年人耐不住性子,急于求成,都不是甚么大事,反而让贾充感觉卫平是个真脾气的男人。在这个年代保存,真脾气并不见得是件功德,但那也要看对谁而言。
...
卫平没想到贾充这个驰名的小人会对本身这么好,也不由呆了一呆,这才挥手道:“走吧,随某去趟酒楼!”
所谓大哥只是个借口,那些稍稍年长些的奴婢都是贾充的亲信,办理着闻喜亭侯府的大事小情。现在贾充一股脑儿把他们都抽了归去,显见放权之完整。并且,卫平还留意到贾水悄悄换了个称呼,对他的称呼由“姑爷”变成了“老爷”。可见,这些新派来的奴婢已经真正成了他卫平的人,而不再是贾充的人。
所谓考题,本来就是司马炎敷衍大臣的手腕。通篇答卷都是太子平常说话的口气,内容固然粗鄙,意义却已经到了。当然,司马炎也明白本身这个傻儿子绝对答不出如许的程度,必然是有人捉刀代笔,多数还是出自阿谁丑媳妇的主张。但那又如何样呢?媳妇虽丑了点,但是能把考题答成如许,已经充足聪明了。有了这么聪明的儿媳妇,或答应以弥补儿子在智力方面的不敷吧。
卫安定睛一看,不由奇道:“贾水,你如安在此?”
…
贾禄笑道:“由谁接任总管是姑爷自家的事,小的这个外人本不当多嘴。只是既然姑爷问起,小的便大胆多说几句。小的觉得,聂文聂小哥儿可堪此任。”
想当年,司马炎遴选太子妃的时候,相中的是卫瓘的女儿。只不过在皇后杨艳和荀勖等人的几次保举下,司马炎才别的选了贾充的女儿。并且当时选中的是贾午,只是因为贾午年纪太小,喜袍都穿不上,这才让贾南风代替mm出嫁。过后,司马炎见了贾南风,不觉大失所望。但贾充是当朝重臣,司马炎很多时候也需求皋牢着他,也只得接管这个究竟。或许是为了赔偿儿子的不幸,司马炎还把他所宠幸过一个秀士谢玖送给了司马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