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都,指的就是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建邺。之以是他们都争着要写这篇三都赋,实在是受了东汉期间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的影响。班张二人的文章派头弘大、文辞富丽,写出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的都城气度,因此广为传播。文人重名,左思、陆机二人都想通过一篇三都赋来引发世人的重视。
卫平当然不晓得左思要去建邺的目标,但他却担忧节外生枝,也于次日凌晨仓促分开洛阳。
匈奴固然已经迁入中原多年,却还保持着部落聚居的风俗。刘渊的那些兄弟都各拥部众,以匈奴全民皆兵的性子,也就是各拥重兵。如果这些人都不肯跟刘渊一条心的话,刘渊还真的很难真正执掌匈奴左部。但卫平却清楚,汗青上刘渊终究乘乱起兵,并终究建立汉国,必定是同一了匈奴五部的力量。
以刘渊目前还没有真正掌控匈奴左部的环境,终究却能一统匈奴五部。卫平归正要在北方绕一个圈子,他干脆想先跑到匈奴左部看看刘渊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也算是知己知彼吧。
到了这时候卫平当然清楚,找他的人不是左棻,而是左思。
左思却喜滋滋地把那封手札收好,笑道:“愚兄明日便出发前去建邺!”
左棻笑了笑,说道:“兄长,请出来吧。”
左棻已经叮咛道:“取纸笔来。”
固然左棻生得丑恶,乃至是以向来没有获得过司马炎的宠幸,但她毕竟是遭到册封的贵嫔,卫平在她面前不敢托大,赶紧拱手道:“娘娘但请叮咛,微臣自当极力。”
她是驰名的才女,常日里常应司马炎之召写些诗赋,宫里纸笔自是常备,斯须而就。
常言道,人不成貌相,但这世上恰好多的是以貌取人。当初石崇在卫记酒楼宴请来宾,卫平从旁监督,看到很多生面孔,却只记着了左思和潘岳,盖因这二人一丑一美,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以貌取人。很多时候,只是一名小厨师出身的卫平也难以免俗。
左棻当即连呼可惜。她固然向来没有获得过司马炎的宠幸,但毕竟有贵嫔的名份,不成能长时候留下卫平在这里切磋诗文,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卫平飘然拜别。究竟上,司马炎对宫里的嫔妃还算宽松,在有些朝代,浅显嫔妃底子无权召见外臣。当然了,外臣出入宫廷都有记录,中间也有宫女寺人随行服侍,倒也不及于乱。只是左棻看了卫平的字,又细细品了那首咏鹅,意犹未尽罢了。
遵循卫平本来的打算,他是要尾随石崇的出使步队一起南下的。固然石崇比他早走了两天,但庞大的步队、烦琐的礼节,都必定了石崇必定走不快,并且目标较着,以是卫平并不担忧追不上他。但是经左思这么一出,卫平倒不好径直南下,哪怕只是做做模样,也获得北边转上一圈。也不晓得如何的,卫平就想到了刘渊。
左棻不由赞道:“久闻将军文武全才,本日一见,公然名不虚传。传闻将军写过一首咏鹅诗,不知可否令本宫一见?”
卫平笑道:“如果到时候左大人尚未返京,卫平自当从命。”
左思仓猝说道:“下官听闻将军克日将要出游,不知可否带鄙人同往?”
本身一个小小少年,却要受人之托去照顾一个而立之年的青壮男人,卫平不觉暗自好笑。但是看左氏兄妹的身材,确切都像弱不由风的模样,不由又沉吟起来,说道:“娘娘、左大人,卫某此番远行,欲由北而西再而向南。左大人想去的是建邺,与卫某并分歧路,仿佛有点南辕北辙。”
左棻明白哥哥的企图,也晓得哥哥郁郁不得志的苦处,终究不再相劝。
左思才调出众,却是以而招人嫉恨,久不得仕,直到客岁才在左棻的相求下捞了个秘书郎的官职。他固然已经年过而立,卫平还只是个少年。但左思不过是个六品官,而卫平已经是四品武将了。并且,左思没有爵位,卫平倒是乡侯。以是,即便他的mm是司马炎的贵嫔,在卫平面前,他还是表示得恭恭敬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