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怪人也不理睬,径直走上前来,将慈禧、光绪、隆裕等人扶上软椅,抬了起来。
那佛堂中亮光一闪,似有人划着了洋火,随即亮起蚕豆大小的烛光。佛堂里迎出两小我,一小我穿戴着一品顶戴花翎的官服,而另一小我则是一身土黄色的长袍,面无神采,垂手而立。
慈禧也是看到那两条黯然失容的龙,长叹一声,悲戚戚地说道:“莫非我大清朝真要亡了吗?”
那三顶肩舆,便在颐和园里加快速率疾行而去。奇特的是,肩舆并不是向着颐和园里的万寿山慈宁宫,而是绕着昆明湖向对岸更深远处的林中行去。
光绪嘴唇微颤,挤出几个字来:“还……撑得……住……走……”
国之重器
三顶肩舆前后停在密林中的一间小院中,那小院非常狭小残破,在院中只要孤零零一间佛堂似的屋子,看着也像是年久失修。三顶肩舆停在院中,已然占了个满满铛铛。
只见那两人多高的祭台微微作响,垂垂降下,一向降到半人多高时,这才愣住。
李莲英这时候已经缓过神来,晓得他们并无歹意,但犹自骂道:“那里来的狂徒!你们……”
土黄长袍男人还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率先步入洞中,走了两步,那洞中便逐步亮起温和光芒。小溥仪紧紧拉住隆裕的手,奶声奶气地说道:“娘娘,我怕。”
这十五个怪人垂手肃立,如同泥塑木雕普通动也不动。走在最前的那土黄长袍男人连击了三动手,啪啪啪作响,那十五小我才活动起来,从墙边脚下抽出了木板等物,刹时便拼成了三张软椅,五人一组,别离向慈禧、光绪等人拥来。
在这八角祭台之上,则有一尊宝鼎置于正中。
隆裕说道:“不怕不怕,皇上和额娘都在呢。”隆裕固然这么说,也还是心中严峻,身子微微颤抖起来。
光绪帝本是一脸病容,见那洞中亮起光芒,神采一振,抖擞着站直了身子。
土黄长袍男人见慈禧、光绪、隆裕已经就坐,转过身去,一掌拍在墙上,五指齐齐用力,只见墙上一块砖石被他抽出,他双手齐上,在砖上一压。只听又是咔咔咔几声,这面墙竟从中间缓缓分开,内里呈现一条广大的通道来。
慈禧也不睬他,跪在地上转过身来,将鼎递给光绪帝,悲道:“皇上,将此鼎传于溥仪吧。”光绪帝颤巍巍地接过此鼎,抱在怀中,双目无神,念叨:“溥仪、载沣、隆裕,你们过来。”
慈禧和光绪倒见怪不怪的模样,李莲英却犯了愁,一脸盗汗,盯着洞中眼睛都不敢眨。
载沣扶着光绪向前,目光却向第三顶肩舆看去,只见肩舆里也已走出一名妇人,牵着一个三岁孩童。这个妇人便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她牵着的,就是载沣之子,将来的天子,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隆裕皇后也如慈禧太后和光绪天子一样,穿着正式。
慈禧非常吃力地说道:“莲英,不消管我,切勿担搁了时候!”
李莲英几近要滴下泪来,非常悲苦地说:“老佛爷,主子心疼您的身子……”
那一品大员便是载沣。载沣乃是溥仪之父、光绪天子之弟,三岁的溥仪就位后,载沣和光绪的皇后隆裕共同摄政。
土黄长袍男人上前一步,将祭台上那鼎取下,面色严厉,转过身渐渐走至慈禧面前,将该鼎递给了慈禧。
那寺人又喊:“慢点,慢点,你们倒是稳着点啊!”
不知走了多远,只听数声鼓响,火线一片透明,鲜明是一间庞大的殿堂。世人走进这个大堂,只见正中摆着一张八角祭台,足足有两人高,各个面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祭文图案。明眼人一看便知,所刻图文,乃是五行八卦推算之数,别离是:九顺九和羲通三界、慈悲为本、品德必存、拾面八方、中孝羲通三界、案六道6、礼义必先、三世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