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显耀大唐 > 第十七章 老狐狸与小狐狸

我的书架

说完以后,李绩便欲对李显施礼,却见李显赶紧拉住,笑着说道:“懋公祖父这是折煞小王了,公为我大唐立下出色功劳,帮手我高祖、太宗与当明天子三代,昔日我父为并州多数督,公为长史,后我父为太子,公更是悉心帮手教诲,公又与我外祖士彠公订交甚厚,我母一向视公为叔伯,后又得公之力,方得拜为皇后,平日在小王面前说,要小王以祖父待之,公与我父母有此渊源,能得小王称一声祖父,当之无愧。我朝以孝标榜天下,公乃祖辈,如何能向小王施礼,莫不是要折煞小王了?”

这一次铁勒九部兵变,高宗为了稳固本身的权力,便任命亲信将领郑仁泰和薛仁贵出征,以便待得二将得胜建功掉队行升赏,武后则保举铁勒出身的将领契苾何力,却被高宗采纳,这一次二将得胜,武后心中天然不悦,以是李绩虽知以郑仁泰之能,并不敷以安定铁勒兵变,却也不敢置喙,只怕此举会是以获咎了武后,从而窜改本身在二圣争权中保持中立的战略。

李显倒是目光如炬,一眼便看出李绩对这句问话的在乎,而他既然一开端就已经晓得了李绩的目标,现在也天然有了对策,不过他大要上却像是踌躇了很久,然后这才开口说道:“小王传闻郑大将军固然得胜,却纵兵大掠,而薛将军虽则三箭定天山,勇则勇矣,却于铁勒部众投降以后悉数坑之,故此小王鄙意,二将勇武不足,却失之于仁,定会是以而激起更激烈之抵挡,即使一时得胜,终将倒霉于社稷。”

但是这一次李绩见李显在为郑仁泰大胜而道贺的宴会上不但不随波逐流的表示喜庆,面上反而模糊有一丝的忧色,不由得心中讶异,悄悄想道:“看来此子并不像外人传说的那样不通政务,反而是极其夺目,此子小小年纪,便深通韬晦之术,看来所图非小,若果然如此,恐我大唐今后祸害不小,不过为谨慎起见,我还是找个机遇摸索一下此子的好。”

因为他晓得面前的这位,乃是大唐少有的智者,不但在高祖、太宗两朝深受恩宠,即便是高宗一朝,恩宠之荣也无有人及,当初高宗欲立武后,朝臣反对,高宗无法,问计于李绩,李绩一句“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便轻松化解了困难,以是连武后也都对此人感激不已,他信赖只要本身能够获得此老的赞誉,本身必然能够在高宗武前面前获得非常大的好处。

李绩苦笑着摇了点头,然后暖和的摸着李显的头说道:“大王有所不知,军中有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两位将军既为领兵正副总管,便有批示全权,休要说是老朽,便是贤人亦难以干与,更何况边关悠远,情势多变,便是有敕书达到,战局恐已告终。”

到了三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和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在率军征讨铁勒九部的同罗、仆骨等部过程中获得大胜,高宗闻报心中大喜,设席接待群臣,李显因为在头一年被任命为并州都督,固然只是一个遥领的虚职,但身为高宗得宠的皇子,也插手了盛宴。

可这时候的李显却并不想放过他,而是大声说道:“懋公祖父既看出两位将军此行必败,为何不上奏皇上,或命君上发下敕书,令两位将军窜改战略,不致有此一败?”

李显天然也早就重视到了李绩的目光,也恰是因为这一点,他才借端走出殿外,筹办向这位三朝元老好好套套友情。

李绩看了看面前的李显,略略想了想,便开口问道:“老朽素闻大王聪明,本日一见公然名不虚传,但是大王不喜读书,倒是可惜了,比方本日之事,大王虽能鉴定二将必败,却只是从仁义角度阐发,需知仁义虽可用于理政,于军事战阵则不必拘泥,实在仁泰若败,当为其恃勇大进之故。不若如许,老朽这里有几部兵法,晦涩难懂,老朽鉴定以大王之才,半载以内恐难体味,你我本日便来赌上一赌,如果大王果然能够融会贯穿,老朽便将老朽所注解之李卫公兵法传授于大王,如果老朽幸运胜出,大王需依老朽一事,不知大王可否赌上一赌?”

推荐阅读: 终极狂兵1     寒门大官人     顾氏贵女     绝顶航路     小明星演义     大佬穿成狗1     咸鱼大王的悠哉日常     LOL:这上单,比赛当单子打!     乱世谋生之三国风云     爱你怎么说     致命芯片K     超凡入圣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