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干系,你是身材使然,我不怪你。”慕皎皎淡然道,便上前来给她诊脉。
元二郎君和元二少夫人感激不尽,几个小娃娃也双眼亮晶晶的,赶紧似模似样的对慕皎皎施礼不提。
先进了元二郎君的住处。元二郎君亲身引着慕皎皎进了阁房,便见到一个面色惨白的女子斜倚在床前。她也不过二十七八岁的年纪,头上绑着一条桃红色的绸布,便更衬得她面色丢脸得紧。在她床前还立着年事从三四岁到十岁不等的小娃娃,他们见了慕皎皎都纷繁恭敬施礼。
他们总算是明白慕皎皎为甚么能名扬天下了。有如此高深的医术傍身,为人又如此谦恭安静,她不着名谁还能着名?
便写了一副方剂:“拿下去煎药,服药四剂她就能扶杖行走,七剂以后便能弃杖而行,饮食自理。再加三剂稳固结果,必定规复如初,母子安然。”
听她一席话,的确比吃再多的药都让人感觉熨帖放心。
元三郎君伉俪俩也对慕皎皎的本领敬佩不已。
就在元三郎君佳耦俩千恩万谢之际,又一个小丫环蹬蹬蹬的跑了出去。
因为是后院女眷抱病,崔蒲不便利前去,便留下来和元节度使说话。慕皎皎则在元夫人的引领下往女眷们的住处而去。
有个如许的大夫在身边,可不就叫民气安得很?
慕皎皎只是微一点头,将药方递给他们,便转而往元三郎君房里去了。
便开了一副白术散加味,又道:“先服三剂,头晕及下肢浮肿的症状就能减轻了。再服三剂,余症皆除也能清楚得差未几。”
他们也在内心想着--谁说慕皎皎牙尖嘴利,最会气人的?她明显最会安抚人好吧!才刚给病人把过脉,就一口鉴定能将人给治好。单是冲着她这句话,他们的心就已经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