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台下台下大家纷繁群情不止,或有点头,或有摇首,王贺并不做群情,他本日主持,便是令旁人辩论。
那台前已经站起了一名女学士,三十来岁的年纪,她向王贺道:“老先生所言,门生并不附和,世人万千,各有分歧,或有大逆不道之徒,混迹于桃林,能巧舌令色,勾惹民气,此等谈吐,莫非亦可令其尊口滚滚不断?”
王贺的官丢的实在连他的敌手都为之鸣不平,但他这么堂而皇之的说“言罪”,便是公开同天子打擂台,顿时底下一片群情纷繁。
方女人在竹林边等了一会儿,她的另一名侍女畴前头返来,同她道:“女人,凤扬公子方才出去了,还未曾返来呢。”
凤扬接过,退了下去。
凤扬扶了扶被挤得有些歪掉的发簪,欲回小清楼,却瞥见紫竹林旁有两小我,恰是方女人与她的侍女,他便不上前,站在刚好能隐身的拐角处。
序礼以后,各自落座。
温西只听过陈王要立妃,还是第一次亲目睹到将来的陈王妃,尽是猎奇地打量她,见她非常斯文,便有些担忧她会被陈王那么奸滑的人给欺负了。
韶灵君便同凤扬道:“奉告冷公子,我晓得了。”
那些坐着的人也都站起家答礼,“老先生满腹斑斓,我等亦望指教。”
凤扬捏着冷疏竹写的纸条挤进人群,又挤到台下,附身将那纸条放到韶灵君案前,韶灵君拿起一看,其上写着“士庶”二字。
凤扬一笑,道:“如果《向明经》归了武先生,教员也只会说如千里马配名将而不虚了。”
一旁的凤扬看向经论台那处,道:“王老先生花甲之年,竟有少年锐气。”
韶灵君眉头微微一挑,如当代族渐落,却仍似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聚民之田不敷,还行商贾,与民夺利,导致民怨载道。自先帝创积云书楼至今数十年,无数百姓亦读书识礼,白衣之士与名誉之族可分庭抗礼。而陈王之前用人不拘士庶,有才有能者居之,又捋下数家世族且与薄弱出身的王贺攀亲,便在诸多学子中建立不二名誉。
今上即位不久,便因谈吐罪,兴司狱,杀管殷,而王贺此次罢官,也是由此而起。天下文人皆嘴碎,如果堵了他们的嘴,只怕比杀了他们还难受,但杀的人多了,怕死的人天然也多了,那么敢说会说的人天然也少了,怨声牢骚天然也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