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谬赞,谬赞了!”李肃躬身一礼,立即摆出谦逊的态度,心底里倒是悄悄松了口气。
“在!”
“砰砰砰,公子,不好了,不好了,内里来了好几位大人!”
关于董卓和李儒的对话,李肃天然是不得而知,也没那心机去瞎猜。
李儒这时也反应过来,立即躬身道:“相国大人,子文此妙策足以解目前之窘境,儒觉得该当重赏才是!”
“咳咳,文优,传闻子文比来的日子不太好过对吧!”
“服从!”李儒点头应是,缓缓道:“相国,儒觉得此策最妙的最后一处可谓气吞万里,因为有授官这一好处摆在面前的好处,必定全军奋发,强军唾手可得,而有了强军,不但能够震慑宵小,更能震慑天下,只要假以光阴,这天下尽在相国掌中。”
董卓眼中精光一闪,不由地又多了几分正视。
跟着董卓为大比武之事定下基调,李儒全权卖力此事,议事厅内众将领、幕僚各自散去,临走时李傕、郭汜等西凉军将领纷繁来找李肃酬酢,态度有了较着的窜改。
六合知己,长这么大,王信头一次见家里来这么多大官,真如果让他去对付,诚恳说他有点腿软。
李儒微微一笑:“哈,相国何必明知故问,近期朝野动乱,百官多有不平,大小官员串连一气,从者甚多,若此时停止全军大比武,怯懦者见我西凉军威,必定胆怯畏缩,实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策。”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评价不成谓不高。
“诺!”
得了如许的赞誉,这一关不但过了,目前的艰巨处境该当窜改。
“授官有何妙处?”董卓仍然不解。
足足愣了好一会儿,董卓这才回过神,不由大喜。
“不要,比来累坏了,本公子要睡他个一天,家里的事都交给你了!”李肃果断不起床。
“谢相国!”李肃再拜谢。
“嗯,文优!”董卓赞成地摸了摸髯毛,当即点名李儒。
不但如此,因为朝堂的轨制所限,官员保举权握在这些人手中,将来很长一段时候恐怕还得重用他们这些士人。
“妙在授官!”李儒言简意赅地回了四个字。
“有啥不可的,归正都是白手而来,全数礼送出去就行啦!”
是以在这个时候提出全军大比武的战略,束缚了董卓用人的掣肘,无疑正中下怀,难怪董卓会如此欢畅。
直到王信急仓促跑来叫门!
王信差点给跪了,哭笑不得道:“公子,莫闹好吗,小人何德何能,哪有那本事接待各位大人啊!”
“哈,文优深得吾心,深得吾心啊!”
身后的李儒听了此言,风俗性看了看空空如也的双手,直接就怔住了。
“后两个好处?妙在那里?”董卓不明以是,一脸茫然地诘问。
“回相国,儒觉得此策甚妙!”李儒恭敬地答复。
短短半晌,李儒竟连说两个自叹弗如,如果让世人晓得,只怕非得惊的连下巴都掉下来不成。
不但如此,李儒另有一句话没说,也不敢说。
“好,好,好,子文(李肃表字)此策甚妙,深得秘闻之心呐,哈哈哈!”
李儒一样眯起了眼睛:“是啊,确切藐视了他,震慑宵小,提拔人才,练习精兵,环环相扣,一策三用,既解燃眉之急,又能为今后练习精兵奠定根底,实在妙不成言,儒自叹弗如,自叹弗如啊!”
很久过后,翁婿二人相互相视一笑。
……
“哈,哈,好,好,好一个李肃,看来秘闻藐视他了!”董卓说着眯起了眼睛,眼中精光爆射。
自相国府回到家里,这货倒头就睡。
“文优,大比武之策你觉得如何?”
“说说看,妙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