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物美价廉的名义。
因而方才群拥而上把刘俊手里一万多俘虏买光的那些家伙又一拥而上了,他们各自取出了一份票据,满是他们船上的各种商品物质。
“说甚么呢,我这是收契钱,再说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
有粟有麦有米,另有一些更贵的邃密粮食,比如李家挂面,比如长孙家的面粉,比如程家的糯米粉,另有好些家运来的各式酒水等。
等他们达成买卖和谈,李逍笑呵呵的又站了出来。
李逍在一边提示那几位,“登州到耽罗,可远比登州到长安便利的多,间隔也近,运程更短,三日夜便可到达,一起海运,除非真赶上了风暴,不然不会有甚么风险丧失。一往一返,七日可行,却能赚三成的利,这已经是暴利了。若非是因为诸位这是支前救兵的义举,朝廷可不会让你们赚这么多钱的。”
发卖粮食,实在是属于不太赢利的一个买卖,前人常说百里不贩薪,千里不贩粜。意义说是超越百里,那么贩柴火买就不划算,而超越千里,就没人情愿去卖米。
“粟米一石五百文,小麦一石七百五,米一石一千,太贵了。”刘俊底子不懂还价还价,但还是感觉贵。“我记得我年初从长安解缆时,斗米不过三十钱啊?”
说个简朴点的,运粮既占船,若利还不敷,那大师就不会运粮来,他们会运酒水等别的赢利的商品过来。
“我感觉你才是最对劲的阿谁,坐地收钱,比打劫还猛。”刘俊佩服万分。
此次一百多条船,每条船上都带了一些粮食前来,这也是李逍在赤山浦解缆前对他们的要求,每条船上必须照顾必然量的粮食才行。
提着脑袋在军前卖力,压力大,军士们也天然情愿多享用放纵下的,可唐军军纪森严,他们也不敢乱来。
李逍笑呵呵的又收下了近七百贯钱。
李逍踢了刘俊一脚,“人家那么辛苦运粮来支前救兵,你也别再苛求了。现在的环境,斗米百钱,真不贵。”
想当年杨广征高句丽,诏令天下百姓民夫往辽东运粮,有些稍远一些的处所百姓,一石粮食运抵辽东火线,沿路需求耗损掉七石粮食。
前面还全附着代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