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弟子还是沉默不语,只是闭目思考,半晌,便听得一个弟子道:“师父,这灵台方寸山起码该是存在几千上万年了,弟子只知自弟子上山之时就见此山,后见得师尊,这山既是师父道场,便是仙家道场,只是与那凡俗山川分歧。”须菩提祖师听后笑道:“汝之心虽无挂碍,但却并非如此。”随即又叫几位弟子起来答话,还是是懵懵懂懂答不出个实在。
猴子也不作停歇,连连行了一个日夜,这才见面前呈现一山,猴子一跃到了近前,便见那山前立着一个石碑,以朱红之色,刻着两行古字,恰是:灵台方寸山。猴子上得山去,却见得面前只是一片白雾环绕,沉寂无声,只是在那白雾当中模糊约约现出了一点点翠绿之色,仿佛置身梦境普通,猴子兀自向前行了几十丈远近,周遭还是是红色迷雾茫茫,看不清楚其中气象。
那日听道之时,须菩提祖师身边孺子天然也在,此中便有这来接引猴子的孺子,但是以他这孺子炼神返虚的微薄道行修为,天然是听不明白此中精美之处,只是听得一点门道,加上这孺仔细心,听得逼真,便自服膺在心中,等今后再细细参悟。而现在却恰好拿来磨练一下猴子,那孺子心中也是暗自欢乐,只是没有推测,猴子只是略略地思考一二,便能说出其中言语。孺子虽是惊奇,但是也晓得这猴子并不凡品,十有八九恰是师父要渡化之人,是以心急火燎将猴子拉上山,免得误了祖师法旨。
“那里来的猢狲,乱闯灵台方寸山!”合法猴子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一个声音便传入了耳中,猴子顿时一惊。这声音倒是显得有些稚嫩,视乎是一个孩童的言语。猴子定了定神,道:“不敢乱闯,不敢乱闯,只因闻得别人言道,这灵台方寸山有神仙传道,弟子游方数年,只为求道访仙,故而前来,还请神仙指导!”说罢便膜拜下去,叩首不止。
那孺子扯着猴子一起前行,那烟雾垂垂散去,猴子但见面前一亮,便是另有六合,但见满山翠绿,尽是老松、菩提、修竹,一旁流水潺潺,缓缓向东而去,恰是,心似浮云常安闲,意如流水任东西,猴子心中大喜,抓耳挠腮,道:“好!好!”更加快脚步,跟着孺子上山来。斯须便到了斜月三星洞前,便听得那须菩提祖师讲道,玄之又玄,正自讲到:“身似菩提静安闲,心似明镜只如然……”
祖师却也不见怪,只是道:“汝等虽为仙道,但是也是心中不空,故而未得机遇,不能自行明白倒也怪不得汝等。一念起自灵台,便自知方寸,斜月三星便是心。汝等在我处听讲皆是心中不能明白,方见此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大家皆如菩提,一念便可知之,是以方才只在一念之间,灵台方寸,斜月三星,便是心。”众弟子听闻,皆起家拜下,口中称道:“谢师尊指导!”
那人又道:“何故见得?”猴子道:“我也不知,我只是晓得我所思所想,皆是起自心中,一念动则动,一念静则静,偶然迷雾重重,偶然倒是豁然开畅,就如这灵台方寸山一样,都是雾蒙蒙一片,正如我心中迷惑时的感受普通,以是这灵台方寸山就是心中灵台,意的方寸是也。”那人听闻,便现出身形来,倒是一个十六七岁样貌的白袍孺子,就听得他开口笑道:“公然是这猴子!随我去见师尊吧!”
另一人笑道:“哈哈!你却不知,我曾经听闻那山上有一神仙传道,只要有缘人上去,或可得那神仙指导,或可得些药物等等,但是只为财利而去,心中不诚天然无缘,走不出来也属普通啊,我还觉得这是信口胡说,不想你倒是真碰到了,看来此言不虚啊!”猴子听闻,心中大喜,暗道:“不枉我苦苦寻仙,公然是有的!只是仿佛有些伤害啊,不过也无妨,去了再说吧。”想罢,便自往那灵台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