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者玄奘 > 第十三章 释道之辩

我的书架

……

“当年梁武帝萧衍曾数次舍弃皇位去当和尚,可谓信佛信得无人能及,然最后却落了个饿死台城的了局。这又如何说呢?”

玄奘道:“说梁武帝饿死台城,那是后代迂儒的说法。史载,侯景攻陷台城以后,见武帝神采稳定,乃至不敢俯视。侯景退下来以后,还曾对王僧贵说,武帝有天子的威仪,很难进犯,是以不敢再去见等语。厥后王纶上了几百粒鸡子,武帝感觉嘴巴苦,想吃蜂蜜而得不到,因而怨怒数声而亡。”

玄奘点头:“方才先生口述《品德经》,玄奘记得经中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先生因何自违本宗,说甚么天下更没法于道者?既然天下有法于道者,先生又如何说道法最大,不得更有大于道者?”

……

周息元笑道:“法师既唤贫道为先生,便是贫道的弟子了?”

这时,却听到玄奘淡淡说道:“鱼目不类明珠,结舌何干杜口?”

玄奘淡然一笑:“道长既如此问,玄奘只得聊以相答。玄奘以事佛为师,为佛之弟子;道长既称为先生,莫不是先道而生,自认本身为道祖吗?”

“你会接待你的客人吗?”

一听到又有故事听了,行堂们当即都来了精力,早把那些羽士的事儿抛到了三十三天以外。

“当然有,瞿昙何意问此?”

智实闭上眼睛:“好……念佛……念佛是……不会……有错的……阿弥……陀……佛……”

仿佛是为了印证萧瑀这番话,没过几天,李渊俄然带了几个贴身侍卫特地到大觉寺来敬香。这一行动令寺中僧侣居士们镇静不已,觉得当明天子终究又开端奉佛了。实在,天子只不过是对玄奘有了点兴趣罢了。

座中很多大臣和儒生都在点头,他们受孔孟之教影响至深,以为皇家祭奠乃是国度的甲等大事,怎可不依祖例以三牲献祭呢?

刘进喜的内心产生出一种激烈的不安感,他悄悄念叨了一句:“真是活见鬼了!”

“那依法师说,般若聪明与世俗聪明究竟有甚么辨别呢?”高祖竟然来了兴趣。

闻听此言,羽士们面含忧色,一起点头:“陛下所言甚是。”

看到统统人的目光都集合在本身身上,玄奘接着解释道:“究竟上,武帝从未放弃过皇位,从未真正出离尘凡。如果至心削发,就该先将俗家之事告终,皇位传于太子,才好放下身心,精学习行。然他数次削发,均未让位,臣子们以款项布施便可将他赎出,持续为王。削发又出家,出家又削发,如此反几次复,岂不是拿削发当儿戏吗?”

人群中爆出一阵大笑。

本不属辩论两边的傅奕这时忍不住哼了一声,冷冷地说道:“你这小贼秃也配说父母!沙门弃父母须发而削发,只知信奉蛮夷之教,却不知本国也有圣贤。放着孔孟典范不读,却去读那些胡人的佛经,难道不忠不孝?”

“这里不是僧道辩论吗?如何傅大人也上场了?难不成傅大人是个羽士?”

坐在法座上,玄奘不由得想起了本身幼时之事,当时,刚剃度不久的他便在郑善果大人的安排下参与了一场辩论,固然其范围远非本日可比,但狠恶程度还是使他影象犹新。看来,通过公开辩论来处理各宗派的冲突,这些大人居士们还真是“豪杰所见略同”啊。

玄奘接着又道:“很多人只知梁武帝是个亡国天子,却不知他还是南朝梁的建立者,是一名真正的建国君主。更少有人晓得他博学多才,尤擅诗词歌赋,常与社会贤达来往,与文坛名流沈约等七人共游,号称‘竟陵八友’。他是阿谁期间天子中最具品德涵养的一名,而在他在朝期间,也算得上是南朝文明的黄金期间。”

推荐阅读: 万能小兽医     废土生存守则     我意花丛     文艺香江     透视天王     七宝姻缘     权倾:运势之王     吞噬次元诸天     逆天凰女:腹黑邪王宠狂妃     戏子     王者小日记     神秘总裁引入怀1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