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是谁在午觉正酣时,被人又推又搡地摇醒,怕是都不会有啥好气色可言,当然了,身为体制中人,哪怕只是刚踏进宦海没多久的年青人,自律也属本能,正因为此,公孙明恼火归恼火,却也并未发作出来,仅仅只是忿然地展开了眼,可只一看,眸子子立马便转不动了。
“二公子过誉了,赵某实愧不敢当。”
……
被威武将军这么一打岔,公孙明总算是回过了神来,定睛只一看,心头不由地便是一阵狂跳,几近是下认识地便冒出了句话来。
固然有些惊奇于往昔的鲁莽少年现在竟然如此识礼,但是赵云明显并不甚在乎,客气地行礼之余,紧着又问起了先前的题目。
“多谢子龙兄并诸位将军仗义援救,明感激不尽。”
见得公孙明神情有异,赵云很较着地愣了一下,没旁的,赵云与公孙明近年来虽来往未几,可往昔却曾指导过公孙明枪法,按说彼其间应不算陌生才是。
就在公孙明发楞之际,一大堆的信息蓦地从脑海深处翻涌了起来,他终究明白了一件事,那便是他穿越了,名字还叫公孙明,却已不是小小公事员,而是三国公孙瓒的嫡子,年方十六,这出身看起来仿佛不错,如何着也比附身到下九流身上强,题目是就在他醒来之前,公孙瓒刚自焚于易京(今之河北雄县)城中的高楼之上,错非赵子龙率白马义从搏命相救,公孙明一样逃不过死于乱军当中的了局,一念及此,公孙明忍不住便倒吸了口冷气。
公孙明很活力!
饶是公孙明礼贤下士的姿势已是实足十了,但是赵云明显还是不看好公孙明的将来,虽是碍于忠义之道,不好明着说要走人,可问出考校之言本身就表白了赵云的去意还是没变。
赵云这么个题目一出,公孙明额头上顿时又见了汗,没旁的,往哪去,他都还没想好呢,就更别提该如何做了,何如这当口上,不答明显是不可的,无法之下,他也就只能是强装出信心满满状地扯了一大通,言辞灼灼倒是不假,可内心头实在倒是虚得慌……
没等公孙明从骇怪与苍茫中醒过神来,那几名围在他身边的当代军士已是齐齐欣喜地嚷嚷了起来。
“子龙兄,先父在日,总言您乃忠义无双之人,今,易京已破,先父不幸罹难,小弟所能仰仗者,唯有子龙兄了,还请子龙兄受小弟一拜。”
“末将恰是常山赵云。”
没等公孙明从懵懂状况里醒过神来,就见一名威武的年青将明白微上前一步,不亢不卑地拱手发问了一句道。
听着世人镇静的嚷嚷声,公孙明完整懵住了,没旁的,他虽算是宦途中人,可也就才刚考取公事员不到两年罢了,至于家中么,父母都是浅显人,虽不愁吃喝,却也不过只是小康罢了,跟啥少主很多主的,完整沾不上边。
六合虽大,但是公孙明一时候还真就该往那边去的――跟着公孙瓒的自焚,幽州军已然是群龙无首了,虽说其便宜哥哥公孙续正引黑山帅张燕所部兵马十万分三路来救易京,可明显不会是袁绍二十余万雄师的敌手,就算能胜,前去投之,最好也不过就是寄人篱下罢了,更别说张燕其人素无弘愿,底子不是啥明主,迟早也是被曹阿瞒兼并的料,与其去投其,还不如直接去投曹操,题目是曹操远在许昌,中间还隔着袁绍的地盘,底子过不去,至于说投袁绍,那就更不成能了的,有着家仇国恨在,就袁绍那多疑的性子,又岂会容得下公孙家的嫡子。
“子龙兄不承诺,小弟便跪死于此处。”
如何回事?
去往那边?
“子龙兄明鉴,先父虽已亡故,然,三叔还是握有渤海郡(今之天津至沧州一带)十四县之地,更有精兵两万余,骑三千,此足可为复兴之资,倘若能先以计退敌,而后内修德政,外则北联乌恒西结张燕,远则交好曹操,不消多,快则三年、迟则五载,我幽州之地再兴不难,据此而俯瞰河北,待得袁绍与曹操争雄之际,我幽州军便可行卞庄刺虎之策,取渔人之利,何愁局势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