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采意何如?”
“若家事扰国事,便与臣有干。”
但,人间事,谁能说得准能,人事易变,如秋风肃雨,眨眼便可见地冻天寒。(未完待续。)
此案到此便算结了,但在殷流采那边,这事可不算完:“为何妻告夫徒三年,为何只要放妻书,女子连自请下堂的权力都没有,这不对。”
袁国郡公是死定了,现在的题目是袁国郡公夫人赫不赫,免不免的题目。袁国郡公夫人只要一独女,早已出嫁,即便袁国郡公曾参与三王谋乱,也罪不到出嫁女身上。反观郡公夫人,于国,自是不但无罪,反而有功,毕竟袁国郡公夫人只是继妻,并未参与此中,原是袁国郡公本身作死,对劲洋洋在浓情密意时说与郡公夫人听的。
于法,且不说以妻告夫徒三年,袁国郡公的谋叛之罪在连座之列,作为袁国郡公府女仆人,袁国郡公腰斩于市,郡公夫人自当作陪,哪怕她没参与此中。
当年三王谋乱未成,袁国郡公这深底就完整匿下来再不敢冒头,直到袁国郡公夫人把证据拿到光天化日之下,这下就不是三堂会审,而是直接提到大理寺,由大理寺卿并刑部尚书过问,最后还奏对到朝堂上,在御前叨教下该如何措置。
殷流采的祖父人称殷相公的当朝丞相,一边抚须一边道:“这有何难,祖宗传下律令中,并未曾明订婚律只要休妻,不成休夫。”
“阿采如果要告我,我认罚便是。”只应殷流采说的都是律法条则,苏世襄就是天子,也没有随随便便看哪条律法不对,就大笔一挥变动律法条则的权力。
这条律法还算是轻易抹除的,真到夫能够休妻,妻亦能休夫这一点上,即便苏世襄还站在她这边,也很难构成律令条则。
“如何求?”
有支撑者,但反对者更多,乃至有很多同为女性的反对者,在殷流采为人间女子争夺时,她们婉约而和顺地说她们不需求这类公允,作为女子生来应当从父从夫从子,事一而终,心贞身洁。殷流采全然不睬会这类论调,她有天子和家属的支撑,些许小停滞底子不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