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那信使已裹起雨蓑,退出茅舍,执缰跨上白马,挥动马鞭,消逝在暴风骤雨当中。
武曌已死,李唐复辟,对于任何一名饱受磨难的李唐皇室而言都是冲天的大丧事,但是,这十年来提心吊胆殚精竭虑的逃亡生涯已经在李光仲内心埋下了深深惊骇,一时之间,他还没法从那份彻骨的害怕中缓过神来。
堂堂皇室,一句“足下”彰显礼重。那信使打动,倒是不敢昂首:“小人知罪,小人服膺公子叮嘱。”
那信使见此阵仗,竟不镇静,一句话也不说,借着屋顶亮光,目色凝重望着李光仲手中的信函。
不能回京?这就意味着李光仲这十年的冬眠变得毫偶然义。瞬时,李光仲的脸拧成一团废纸,强压心头躁动,不甘道:“奇耻大辱!十年了,莫非还要在此忍辱偷生?”
李光仲哀叹着,改立掌为号,九名黑甲这才将手中宝剑从信使的身上一寸寸挪下。
岭南道,安南都护府,交趾城西北百五十里,西流江干。未时一刻刚过,黑云压城,暴雨如洪,深林茅舍以外,那匹被缰绳死死拴在红酸树下的白马也被淹没在暴风暴雨当中。
信使倒是冷酷:“小人不知。”
“卿嗣兄!”李光仲头也没回,拉着长音喊出那人名字,“我堂堂李唐子孙,七尺男儿!手有长剑,身在阳间,难不成要缩首如龟,害怕阳间逆鬼?!”
信使:“禀公子,五位白叟被跳梁小丑构陷,发配岭南。”说到此处,那信使如鲠在喉,艰巨道:“主公不政,当下府中夫人掌政。”
那信使举头扩胸:“小人无妻亦无子,虽是大不孝之罪,但我父兄三人皆备武氏残害,跳梁小丑不除,地府之下,小人无颜再见父兄。”
李光仲入迷望着无尽的夏雨,还是不容悲观:“借兄长吉言,但愿如此。”
李光仲眼中愧意,侧脸望着信使,微微低头,礼于无声,随后双眼紧闭,转入暗中当中,唯有两点泪光盈盈发亮。
李光仲:“祖上被苛吏所害,家父死于义丰官道,二人死时不满三十,皆慷慨赴死,我又有何惧?”
那信使从长安而来,几经存亡才到了交趾,此时早已精疲力竭,遇此变故,信使几欲晕厥,仅凭着最后一丝勇气,从牙缝挤出一句:“武曌已死,公子何惧!”
李光仲像棵干枯的死树扎在屋中,单独迟疑着,眼神当中杂着渊渊懊悔,痛苦,另有难以置信的犹疑。这动静是真是假李光仲尚不确认,但是,为了这个动静,年仅十九岁的李光仲已在这蛮荒之地逃亡了十余年。
信使说的是皇室切口!李光仲听了那信使一番拗口的咬文嚼字,便不复兴疑。切口当中,“老祖宗”暗指武曌武则天,“庐陵”指庐陵王,也就是被先人称作唐中宗的李显。“张老”便是宰相张柬之,“二张”则是武则天前期权倾一时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
那信使匀了口气:“老爷请公子暂避岭南,近期以内,不要入京,也不要有回府的筹算。”
这两句话说得含混,那信使反应半天赋明白了大抵。本来,李光仲第一句是当年李显被贬为庐陵王时对韦后的誓词,而这第二句便是想要撤除信函中也曾提到的跳梁小丑------太尉武三思。
李光仲暗自道:“不错,是八年。”
李光仲:“此仇不报,更待何时?”
陈卿嗣跟从而出:“公子,陈某料定,不出五年,跳梁小丑必死无疑,只不过,主公和夫人,就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