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小邵店主再不好插手的。陈三叔的小舅子倒是打上了让褚韶华帮着讨情的主张,褚韶华倒也没推让,照实道,“我家里卖粮也是老杨过来验的,按他给的价卖的。我们赶好几天的路,原是为了能卖个好代价,可说句实在话,面粉厂的买卖一年不知要用几十万上百万斤的粮食,我们这些粮,于人家只是一星半点儿。要想同他们讲代价,凭现在我们的这些粮食,是讲不起价的。不过就是按北京的时价来收,几位叔伯如果还情愿卖粮,能够把粮清理洁净,我们再卖,如果好粮,天然是好代价。我们种田的,都晓得,粮食也是分等的。如果粮食的品相差些,就按序一等的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