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她说:“我驰念外祖母。”
贾家的人都很清楚。
林若山站在那边,对史老太君还是对谁说:“我都不要了。”
没有人拦。
凤姐道:“林mm,你想细心了。你叔叔早就出海祸……归天了。恐怕只是长得像,来攀污的。”说着,命人捆出去林若山。
没说完就被凤姐狠狠瞪了几眼,表示老太太还在上头呢。
老太君气得流了泪:“叫你娘晓得,我对不起她!”
黛玉也堕泪:“祖母,那的确是我叔叔。”
他们传闻是一起往浙南去。
这个女孩子太聪明。聪明到内心和明镜一样。
叔侄两个,叔叔清癯。侄女病弱。穿戴虽像是殷实人家,但一个丫头小厮都没有跟着。
分开的京都的时候,只听传闻说,阿谁疯乞丐,却不是乞丐,的确是海难流落的林若山。他来接侄女。为感激贾家六年的扶养,以大半家财相赠。
到杭州的时候,侄女病了。
婆子往抿着嘴,一言不发的渡儿走去的时候,黛玉忽地站了起来,惨白的脸上,因为过于气愤,布上了红晕。
月儿弯弯照九州,人间多少拜别事。
但是为时已晚。
此来吾友千里别,我亦将作千里行。
看祖孙两个相对堕泪,中间人都赶紧安慰。
她又闭上眼,眼里有泪水流下来:“缘何不使永团孪?”
史老太君闭了闭眼睛,半晌,极其怠倦地说:“好了,他们疯不疯,莫非我们不清楚?”
黛玉弯着嘴角一笑,俄然开口,唱:“送君千里行,天涯共明月......”
耳边有嗡嗡声响起来。有人在说他们疯了。
在黛玉找到他的时候,拦也没成心义了。
即便是亲叔叔,也不能迟误侄女的教养嘛。
明天你救下林若山以后,再待在贾家,处境只会一起糟下去。而我这个老太婆大哥体弱,活不了多久,也护不了你多久了。
黛玉半睁着眼,看窗边的桂花树。
这一回,林家蜜斯的名讳,算是不好了。
这个一贯娇弱的深闺女孩子,从未曾真正违逆长辈,即便再痛苦,也不过是堕泪痛哭。
“但是,我也不想叔叔死。”
但是,她明天这是在哀告,哀告那些说爱她的人,放过她的叔叔。也放过她。
黛玉终归只要十2、三岁,平日是闺阁里的娇女,受外祖母宠嬖,见此,焦炙担忧之下,脱口而出,叫了一声:“外祖母……”
黛玉看到叔叔,平静了一点,她昂首望着外祖母史老太君,望着王熙凤,望着两个娘舅,望着舅母,望着贾家统统参加的人,忍住眼泪,悄悄地,也说:“我也都不要了。你们......你们不要惊骇。”
这歌不但仅是她们的拜别歌。也是黛玉对贾家的拜别歌。
黛玉望了一圈统统人的神采,沉默着低下头。
只愿此去,天涯共明月,他乡似故里
黛玉俄然道:“渡儿,你不是一向说我有副好嗓子吗。”
史老太君重重地拿拐杖捶了一下地,也半含痛苦地嘲笑:“好的很,审你?是不是拿到公堂去审!审我的乖孙女一个顶撞不孝的名声,然后也拉去放逐三千里?”
她站在渡儿身前,伸开双手,拦住了要捆人的婆子。
在贾家住了六年的黛玉,要和她的亲叔叔走了。走的远远的,再也不要返来。
也有人说,是贾家侵犯林家财产,结合林家属人,要把大难生还的林家二老爷害死。
他们就在余杭租宅子住下,又请了婆子照顾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