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 第16章 为报刊写稿、为朋友写序
北宋名道唐子霞,头戴铁冠道帽,人称“铁冠道人”。苏东坡守杭,与之结为老友,有诗文酬往。宋徽宗召见他于汴京,未久就辞归,结庐天目山。林正秋发掘了天目山深厚的玄门文明,不但增加了天目山名声,也为本地摄生与旅游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感化。
不过,他也为学术刊物,本校《杭师院(大)学报》、《杭州大学学报》、《当代都会》(浙多数会学院学报),以及专业杂志《汗青研讨》、《中国处所志》、《中国烹调》等撰稿。与此同时,另有先容南宋及杭州汗青文明的小品与浅显漫笔颁发在处所上或行业刊物上,诸如,《杭州》、《杭州政协》、《杭州扶植》、《杭州消防》、《杭州旅游》、《杭州美食》、《杭州佛教》、《杭州统战》、《杭州月志》、《天目山》等。
《杭州旅游》是市旅委主理的内部刊物,早在八十年代,林就在这家刊物上环绕着西湖旅游文明为主题撰写文章。他说,杭州的各行各业主如果“吃西湖这碗饭”,如果将西湖旅游从抚玩型为主,生长到参与型、度假型、游乐型的当代旅游体例,虽说有必然的难度,但是如果实施胜利,不但会扩大杭州的着名度,也将会给各行各业带来更多财产与增加失业人丁。
《杭州消防》,这是一家市消防局的内刊,一份鼓吹都会防火减灾的杂志。
今寺院已毁,但遗址前仍留有一对经幢,高十五.六七米,通体为太湖石修建,体量高大宏伟,虽历千年风霜光阴,仍耸峙在山坡之上,今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天下文保单位。
白塔与原白塔寺,白塔高十四.四米,楼阁式仿木布局石塔,矗立秀美,耸峙在钱塘江干,为古运河连接钱塘江航道的接口上(因为大江沙涨潮落,今已变位)。
林为杭州临安区《天目山》杂志写了专文《玄门初创人张道陵出世在杭州天目山》,天目山是天然庇护区,名闻大江南北,除了郁郁葱葱的丛林资本与丰富的珍稀动植物以外,释道文明丰富。特别是玄门文明,能够成为天目山的另一个宝藏。
名道杜光庭(850-933),为唐末五代闻名玄门实际家,著作宏富,传播甚广,曾到访天目,并赋诗《天目山》:“盘空蹑翠到山颠,竹殿云楼势逼天。
清《玉皇山庙志》载,唐玄宗年间(712-756),有采松花者遇一道人,问之,则曰:特朝三清道祖,及时腾空而去,一进传场,开山启建玉龙道院,供奉三清三宝三天教主。
东汉炼丹家魏伯阳,撰写了最早的炼丹著作《周易参同契》,成为玄门的典范著作。此人不肯仕进,却到天目山修炼神丹,著书立说。
福星观,在湖畔玉皇山顶,临湖瞰江,为明清至民国期间杭州的首要道院之一。
南宋《武林旧事/湖山胜概》有:“葛岭,葛仙翁常来此于此,故得名,亦名葛坞。”
杭州名菜“东坡肉”,大多数只存眷于这道菜的作料与口味,而林却从古书上考据到了这道制作这道菜肴的每一个法度、每一种调料以及烹制体例,让它获得了最原始的答复。
到了雍正年间,行宫因耐久闲置,天子下旨改成圣因寺,派僧侣把守。
注2,内部刊物是社会构造本身创办并首要向构造内部成员发行的出版物,是社会构造内部报纸、期刊及其他出版物的统称。作为构造大众干系事情中常用的一种首要的信息传播东西,内部刊物具有相同信息、同一思惟、塑造形象、传播知识等诸多感化(摘自收集)。
注3,载《杭州旅游》一九八五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