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谈笑半晌,便各个退下,唯独留下三老爷徐兆宽同母亲说话。
她这个做婆婆的温言安慰,多方请医问药为她调身子,这才有了宜姐儿,盼啊盼,终究杨氏生下了个眉眼伸展、好俊儿的哥儿,序齿在励行之下,阖府高低都把这孩子当个宝儿,老侯爷欢畅的甚么似的,两三个月选不出个称心的名字,杨氏更是斯须不让孩子离了她的眼,谁知孩子没出仨月,竟被杨氏给压死了!
知子莫若母,徐老太太一眼看破了儿子的苦衷,也只能悄悄叹一口气,她这个婆母能做的也都做了,杨氏进门三年从未曾往媳妇房里塞人,直到第二年上好轻易有了身子,不敷月掉了下来是个带把儿的,却只挣歪了八天。
顺姨娘人如其名,老是低眉扎眼,从未几话,还如开脸前一样奉侍徐兆宽和杨氏,饶是杨氏神采再丢脸,也还是上夜当值,徐兆宽解中感慨,帮衬了顺姨娘几次,顺姨娘便产下了奎哥儿,杨氏不情不肯地将奎行记在本身名下,徐老太太便很自发地将顺姨娘送到庄子上静养,就是前阵子她还特地送杨氏去宣府让两口儿多多相处,怎奈杨氏自打那年损了身子肚子就再无动静,许是没这个福分和缘分罢。
三太太见此,也勾起满腹苦衷,大太太瞧了眼苦衷颇重的杨氏,心道你膝下另有儿后代儿,而本身寡居孑然一身,才是不幸。
太子殿下这些年虽一向对外做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实则还是顾忌着济王爷的,老太太暗叹一声,只听徐兆宽接着说道:“所谓内宅私事,不过是他们打着的幌子,欲加上罪何患无辞?更何况……”他说到这里顿了一顿,一双炯炯的双眸看定了老母亲:“因家宅不宁而祸起萧墙者不在少数,母亲可还记得宁荣侯府。”
“儿子虽本日才回京,可家中之事倒是听了很多,”徐兆宽持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