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前,他刚收到她这月的信。
范通排闼出去,奏道:“启禀陛下,车马已备,衣物在马车里。”
入了内殿,陈有良再请圣安,请过后却未起家,急奏道:“陛下,西北不成去!江北之地险患重重,西北距此千里之遥,陛下不成给贼子刺客以可乘之机!”
“传旨回朝,西北军主帅元修失落,朕要亲赴西北!”
她想开口,但是没偶然候,她的自救体例没有效上,元修和月杀拉住她的一刻,她设想的状况也没有产生,她没有更加身堕入流沙里,而是和元修月杀一起,掉了下去。
元家乃建国之臣,六百年士族豪贵,曾出过三位皇后五位宰相,三代前成心归隐,后辈多赋闲在家,不涉朝政。
去西北之路,沿经上陵、宁夷、贺川、青州,守城武将可都是元派!
陛下表情不佳,听声儿就晓得。
陈有良听闻此言,受宠若惊,又忧心忡忡,他望了眼李朝荣,月部出身的武将,目光似铁,只立在帝侧不言,此事瞧着已无商讨的余地。
替子?
“来人!”
殿门吱呀一声开了,范通面无神采地出来,抱着拂尘,垂首不言。
李朝荣乃武将,羽林卫虎贲将军,御前侍卫长,月部出身,曾是月部的首级,后被安插在朝中,拜在元家门下,明里替元家通报行宫动静,暗里乃步惜欢的少数亲信大将之一。
“陛下!”陈有良未得圣命,不敢昂首窥视帝颜,只得跪谏,忧心忡忡,“不出所料,朝中定有请派兵驰援西北寻觅大将军元修的奏折,西北雄师三十万,若再填兵将,谁知元家安的是何心机,元修失落之事又是真是假?”
“彻夜备驾,明日一早帝驾前去西北,让替子坐朕的御辇。沿途走官道,告过往州府接驾。”
陛下心住乾坤,胸怀天下,彻夜忽因密奏决定摆驾西北,莫非真是别有深意?
先帝膝下九子,元贵妃曾为先帝育有一幺子,三岁那年,江北大旱,饿殍遍野,官方发了时疫,传入了盛京。后竟传入了宫中,小皇子染了时疫早夭,元贵妃宫中因时疫封了宫门,三年未出。
青青……
陈有良忘了君前仪态,昂首望去。
步惜欢摆了摆手,意义是让他去备驾吧,陈有良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好揣着颗庞大的心出了殿去。
范通应诺,下了殿阶,出了乾方殿去,半晌后引了陈有良来。陈有良在殿阶下恭请圣安,这才躬身进了殿去。
若真,元修存亡未卜,元家嫡脉恐失,盛京那边儿定急疯了!陛下与元家不睦已久,元家又怎能放心陛下去西北寻人?他们定会忧心陛下从中作梗,朝中对陛下去西北之事定会禁止重重!
后先帝年老,诸子夺嫡,元家与夺嫡事本已无关,却在上元宫宴时,借属国南图之兵冲杀入宫,以三王、七王弑君之名斩二人于宫宴,血洗宫城。那晚,先帝驾崩,三王、七王以弑君之名被杀,朝野风声鹤唳,元家一夜之间执掌朝政大权。
陛下借着昏君之名,不遵太皇太后之意,不听元氏朝臣之谏,拒纳宫妃,广征男妃,年年汴河行,暗中建立刺月部,培养亲信,行至本日,布局渐成,羽翼渐丰。
那日傍晚,朝霞映红了玉殿窗台,他在窗前翻开,望了一眼,笑起。
天未晚,宫灯已掌,玉殿秋浓。鹤灯照着一封密奏,执笺之手指尖微凉,结了霜雪。
陛下之父庸碌无权,堂堂王爷怯于外戚之势,卖子求存。六王府将季子送入宫中,今后再不过问,陛下孤身苦熬宫中,幸而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深知元家早有谋朝篡位之心,只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六百年大族背负一个逆贼之名,是以一向在寻求机会。他若显出明君之姿,元家定不会容他久活,他便自幼显出几分怪诞不羁来,越是年长越是放浪无道,以那昏君之态示群臣和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