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苏轼正在徐州为官,一样是受朝中同僚架空。但他脾气疏朗,虽有难过,但仍然能苦中作乐。读这首诗,飘飘若仙,就像喝一盏烈酒,多少力道在心头,倒是飞花似梦,光阴无声。
想起梵高的杏花。与我们的江南遥不成及的杏花。他在人生的最后一年,把所绘的《杏花》作为一件礼品送给方才出世的侄子。瓦蓝色的天空,苔青色的暗影,蜿蜒的枝节,溅开乳汁普通的花瓣,开放着,含苞着,没有一点落英,泛出洁白而敛重的光。那光,是梵高一如既往的物我两忘,却承载了生射中生的意义。有些隔世,有些遗世,却让人恋世。
明朝卷地东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便想到那首元人作的《折桂令》:来寻陌上花钿,恰是那玉楼人醉杏花天,常言道惜花夙起,爱月夜眠,花底相逢少年……如许的曲子,如果亦人亦妖的老伶人挑了来唱,一声声,光滑如蛋清,依依呀呀里,满是惊心,像喊醒了懵懂的宿世。又偏生沧桑到骨子里去了,听着,想着,脸上定然满是热热的眼泪。
看一张照片,是腐败雨后的江南。凌晨,杏花连续开起来,汲取六合灵气普通的,开起来。一朵一朵,一树一树,水灵灵的,如乍染的万点胭脂,覆盖在隔水人家。泥墙,黛瓦,烟囱透出热气,丰腴的红衣女人拎着菜篮子,踩在河边蒸腾的轻雾上,篮子里的菜,翠绿得能滴出水来。全部画面,都雅得带有和顺的鬼怪气,又妖娆,又炊火,分外恍忽。
二十岁时,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伉俪,两人从小青梅竹马,豪情甚笃,婚后更是风月情浓,相敬如宾。但是好景不长,这段婚姻很快便花开荼蘼,转眼即歇。因为陆游的母亲与唐婉分歧,陆游迫于母命,只好与唐婉忍痛分离,然后各自婚嫁。十年后的一个春季,两人在沈园相见,万般心伤涌上心头,因而在粉墙之上题上字字泣血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抷愁绪,几年离索……春如旧,人空瘦,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唐婉遂后和之:世情薄,情面恶,欲笺苦衷,独语斜栏……人成各,今非昨,怕人扣问,咽泪装欢……句句痛断肝肠,闻之落泪。不久后,唐婉便含怨而死。此情可待成追思,只是当时已怅惘。今后,纵人间万事展转尽,陆游还是几十年难遣心伤,写下多首记念唐婉的凄美绝世的诗词。直到离世时的前一年,他还重游沈园,追思伊人,追思那段至死难忘的悲苦密意。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杏花的花语:少女的慕情、娇羞、迷惑。
烈马西风塞北,杏花烟雨江南。这似是一种命定。看到杏花,总会一点也不转弯地想到江南,想到迷离的烟雨,想到那含混不明的花香与胶葛。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花间置酒暗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杏花亦让人恋此人间,恋这江南。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这首诗的题目是《月夜与客喝酒杏花下》,实足的赏心乐事,良辰美景。明月待客,杏花亦是座上宾。花影下,清风里,美酒不堪饮,那就饮了这箫音,饮了这月光。只是,月落西山,洞箫声断,筵席就要离散,实在令人忧愁,就连那些脉脉含情的杏花,也将跟着东风分开枝头,空留一地残红。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陆游的杏花天,与腐败相连,写得再清寂唯美,再云淡风轻,看在眼里,有前尘旧事垫底,也是彻骨哀伤的。如同一碗七滋八味茶,尝上一口,虽清冷,也苦涩。便不似苏轼的杏花那般宜醉不宜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