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方不对证。”
-
他这一松口,别的买了花草的门客便不欢畅了,纷繁嘲笑他是吃了人家的粥,就被人家勾了魂,嚷着要给他们也让五文钱才公允,搅得那花贩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直摸着头傻笑。
“晓得啦!”余锦年挥挥手。
没人晓得这少年是打哪来的,问徐二娘也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但幸亏少年聪明聪明,模样又姣美灵巧,非常得人喜好。最首要的是他会做一手好菜,给这“一碗面馆”招揽了很多买卖,又仿佛是个懂医的,常常能将平常的菜饭讲得头头是道,还会给乡里乡亲的看个头疼脑热。
“余先生的医术,季某信得过。”季鸿悄悄笑了句,声音很小,但因为离得很近,像是直接飘进了余锦年耳朵里似的,轻柔|软软的。且不说余锦年现在还只是个小厨子,就算是有几道药膳吃食给人看好了病,也是当不起“先生”二字的,只是这句夸奖的打趣话却破开了两人方才的不镇静,氛围又再度和谐起来。
何大利虽不明白,却忙点脑袋连声说好,又让婆娘拿了钱与余锦年做车马费,才送他俩出门。而那另一个开错了方的郎中,狠狠瞪了余锦年一眼,拎着本身的药箱,早臊没影了。
邹郎中虽是不谨慎把药箱挥出去了,却哪想到这之前还软绵绵小羊羔似的小崽子俄然就跟炸了油锅似的,也怔住了:“你……”
有半晌工夫,忽听得门口“哎哟”一声痛呼,那郎中连人带药箱一齐翻倒在地,余锦年闻声转头,却只见季鸿正收了脚,面色端方地走出去。
“观中间之方,应是清肝泻火之法。但是何小兄弟是肺阴亏耗,并非是木火刑金,如果一味用苦寒之药清肺泄肝,不但不能减缓症状,反而过苦伤阴耗津。”余锦年想要来纸笔开方,还没张口,忽地想起本身不会写字,遂又烦恼地将此设法置下,见那郎中一脸不信,又详细讲道,“病人面红不错,但并不是满面俱红,眼中头绪也无红赤之象,只是两颧发红罢了,只因他面红不是由肝火而致,乃是虚火引发。再看病人舌脉,舌红少苔是阴虚明显特性,另午后咳甚,不恰是肺燥阴虚之证?且他脉中虽数却无弦象,既无弦象,又怎能说他是肝火亢盛呢?”
谁知那邹郎中恼羞成怒,一把抓了过来:“你这小子,莫慌走,与我讲清楚再说!”
他楞了倏忽,忙从季鸿肩头探出去看,见那药箱木角不偏不倚地打中了季鸿的侧腰,他顿时火气从心底而来,挣开男人的手臂,摸了摸被砸中的那块,问季鸿疼不疼。
何大利还未张嘴,何家娘子便先愤恚地说了起来:“还不是那群恶棍郎,刚开了春就要我儿下水摸鱼,这春寒料峭的,我儿一返来就大病了一场,咳得极狠,当时吃过药刚好了些,就又被那些恶棍子叫去了,如此反几次复地吃药,谁想就此留下了病根……”
补到某页,季鸿嘴角的弧度垂垂地凝固下来,心中疑道,二哥季延的诗作怎会也在这上头?
如此渐渐挪了两步,余锦年拉了拉季鸿的袖子,问:“你可舒畅一点?要不我们坐下罢?”他朝前头踟躇着的何大利喊道:“何徒弟,稍等一会儿!”
那郎入耳了火冒三丈,连季鸿的冰眼刀也顾不上了,冲过来就与余锦年对峙:“你道是再说一遍,我的药如何?”
“方才有喝过别的药,或者吃过甚么食品?”余锦年问过何家娘子,均获得了否定的答复后,便坐在何二田劈面,笑眯眯问道,“何小少爷,可否伸舌头给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