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黄连汤黄连(姜汁炒) 干姜(炮) 人参(人乳拌蒸,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 半夏(姜制,一钱五分) 大枣(二枚)进法∶用本方七味俱不制,水三茶杯,煎一杯温服。退法∶不宜用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吃法同。但空肚服崔氏八味丸三钱,半饥服煎剂耳。
《金匮》方只录五首。余见拙着《金匮浅说》《金匮读》内,二书即欲梓行,集隘不能尽登。
疝气方
四逆汤甘草(四钱,炙) 干姜(二钱) 附子(二钱,生用)水三钟,煎八分,温服。
理中丸汤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各三两)共研末,蜜丸如鸡子黄大,研碎以沸汤服一丸,日三四服。服后啜热粥,以腹热为度。
生化汤当归(五钱) 川芎(二钱) 干姜(五分,炮) 桃仁(一钱五分,去皮尖) 甘草(一钱,炙)水二杯,煎八分服。产后风,口噤、角弓反张者,宜加荆芥穗三钱。又方,中风口噤,用华佗愈风散,即荆芥穗一味焙为末,勿焦黑,以童便和酒送下。口噤药不下者,用一两零,再以童便煎好,从鼻孔灌下。
人参(三两,用附子一两煮汁支出,去附子) 黄 (一两五钱,用川芎一两酒煮汁支出,去川芎) 山药(一两,用干姜二钱煮汁支出,去干姜) 白术(三两,用陈皮五钱煮汁支出,去陈皮)茯苓(二两,用肉桂六钱酒煮汁支出,晒干勿见火,去桂) 甘草(一两五钱,用乌药一两煮汁支出,去乌药)上六味,除茯苓,文武火缓缓焙干,勿炒伤药性,杵为散。每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红枣一枚,同煎数沸,入盐一捻,和滓调服。服后,饮热酒一杯,以助药力。
青礞石(三两,研如米大,同焰硝三两,用新磁罐内封固,以铁线扎之,外以盐泥封固,过研末。水飞,二两实) 沉香五分,另研) 川大黄(酒蒸) 黄芩(炒,各八两)共为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一钱至二钱,食远沸汤下。
当归龙荟丸 治肝经实火,大便秘结,小便涩滞。或胸膈疼痛,阴囊肿胀。凡属肝经实火,皆宜用之。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方
大黄(五钱) 甘草(一钱五分)水二杯,煎八分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 治卒然呕吐,心下痞满,膈间有水气,眩悸者。
白头翁汤白头翁(一钱)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一钱五分)水二杯,煎八分,温服。余详于《时方妙用・附录伤豪门》。
桂枝汤桂枝 白芍(各三钱) 甘草(二钱,炙) 生姜(三钱,切片) 大枣(四枚)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服后少顷,啜粥一杯,以助药力,温覆微似汗。若一服病止,不必再服;若病重者,一日夜作二服。
正元丹(《秘旨》)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偶然阴火上冲,则头面赤热,眩晕恶心。浊气逆满,则胸胁刺痛,脐肚胀急。
甘草协和诸药,俾其左宜右有,而全其撑法之神也。此方人多不得其解,程钟龄注独超,故全录之。
白通汤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生用) 葱白(二根)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又照火线加荜拨一两,槟榔五钱,共五两。按照前丸吃法。
二方俱见《喘证》。
癫狂痫方
木防己(三钱) 石膏(六钱) 桂枝(二钱) 人参(四钱)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补中益气汤 治统统气虚下陷。
发笑散方见《亲信痛》。
四君子汤方见《时方歌括》。
龙胆泻肝汤 治胁痛,口苦,耳聋,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