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现在温氏一族中辈分最高的人,从礼数上来讲,倒是应当住在府上,等着温宥娘一行前去拜访。
温宥娘一行从都城到曲水,并没有事前给温氏祖地通信,这城门外有人相接……那就是京中温家老爷来信了。
六老太爷将人从正门带进府中,只叫了府中的小厮来,道:“连日赶路,半途又有下雨,想来四郎一行也当是累了。倒不如先歇息一日,有甚么话,我们明日再说?”
另有易宗之事,温余卿至今未曾下定决计,如果六老太爷开口。
易宗之事,冬梅甚少说及,此回目睹着要到了曲水,却暴露有话想说的神采来,想来是一起上想了好久的。
六老太爷混不在乎道:“有何不敢?你能中小三元,便是将温氏门楣再上了一层,于温氏有功,自是当得起的。”
说近了只会感觉温宥娘姐弟不懂礼节,不知戴德。说远了,便会影响温余卿今后的名声。
温氏以如此大礼相迎,温宥娘姐弟又哪能因长辈恩仇而背弃温氏?
加上她自幼跟张府都要靠近一些,倒是甘愿本身姐弟在张府,温余卿能替张府灿烂门楣,帮扶张氏一族。
张家四爷道:“尚且顺利。未曾遇见流匪。”
加上这位六老太爷竟亲身出城来接,令他们一行半点筹办时候也无,不知用何恩典压住了温宥娘,竟是连本地县令也先拜访不得。
冬梅不敢再说多,只道:“温氏一族当官的总比张氏一族的要多些。”
能得全族城郊相迎的,莫说曲水县,便是全部常州数来有几人?便是温家老爷还是二品礼部尚书,锦衣荣归,也一定能让温氏六老太爷出城相迎。
但是,这内里谁都能有,倒是不能有六房的老太爷。
冬梅迟疑了一番,最后还是将本身的设法说了出来,“说来也是冬梅超越了,可奴婢也是担忧郎君跟大少爷亏损。张家虽再好,可郎君跟少爷却也占不了甚么便宜。张氏多武夫,可大少爷是读书人,便是去了伯爷府上,对少爷今后也并无助力。但是温氏的话,是郎君说温氏实在也有几房人在外为官的,今后少爷如果高中,在朝廷上也要多些干系。有长辈提携,路也要好走一些。”
六老太爷虽平生未曾入仕,在县中也有室第,且为三进三出,为温氏一族在曲水县中最大。
温宥娘与温余卿分立于六老太爷身后,见六老太爷问到张家四爷,温余卿便上前道:“回老祖宗,这位是余卿的娘舅,排行四。”
到曲水县这一起,温宥娘常常将温余卿叫到本身马车上说话,却也没让冬梅上马车,她听很多了有设法也并不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