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算得上是皆大欢乐。
六老太爷不说与余庆年退婚之事,只说余庆年与周家娘子有缘分,不如再续前缘。也算得上是给余庆年一分面子。
余庆年摇点头,低声道:“正因长辈曾经错过,不肯再伤人名声。”
小娘子的声音软又糯,听进人耳中只觉顺耳。
比及现在,本身撑着门庭,虽有各处友朋互助,但是到底也晓得了些许世事,才觉当初对不起周家,更对不起周家娘子。
在余庆年眼里,温宥娘就是那位在雨天里给他送伞的心肠仁慈的小娘子,他又如何忍心见她因为接连退婚而名声不好。
但是这与温宥娘的婚事比拟,却又是另一回事。
厥后因与余庆年的婚事不成,又重新遴选夫婿,为了让本身女儿在夫家立得住,不因订婚了两次而受挖苦,是以筹办的还是本来的那份嫁奁。
是以在六老太爷的忽悠之下,余庆年已然感觉与周家娘子结婚已不是甚么大事。一个再婚从己,另一个父母双亡,都能本身做本身的主。
但是要说到最好的处理体例便是娶了温宥娘当妻室,又纳周家娘子当妾室。
是以让周家娘子见罪于大嫂。加上厥后又有了有些小家子气,年纪相差不大的继母。周家娘子要回娘家,必定是别想过上好日子的。
毕竟魏山长也是世家出身,世家女订婚退婚甚么的,倒是比庶族还要频繁,也算不得甚么。
但是要不嫁给余庆年,周家娘子母女又能与甚么项目回绝回到周家?
之前魏夫人亦说过温宥娘面貌过盛,与余庆年的家世不当,恐带累余庆年。魏山长心中虽也这般以为,但是因已经说定不好再变,故才一向未曾吭声。
六老太爷内心骂着,嘴里却道:“贤侄这话就错了。周家娘子早已与夫家恩断义绝,连孩子都与夫家再无干系,又哪来的夫孝?”
就如同温宥娘所想,六老太爷第二日便带着小厮上门拜访魏山长,着实在实见地了一番周家娘子的手腕。
也就读书人的嘴皮子,几句话一说,黑的变白,白的变黑。
是以六老太爷便直言道:“本日温某来,只为一事。”
余庆年与温宥娘的婚事,乃是魏山长保媒。但是如果婚事不成,六老太爷情愿给余庆年与周家娘子保媒一回,就是两边未曾闹僵,于魏山长那也好说话。
余庆年未曾想六老太爷来问的是此事,但是因心中早有决定,便将心中的设法托出,“周家娘子现在与夫家分裂,又跟娘家有隙,千里来寻长辈投奔,长辈只得收留其母女住下。只等长辈会试以后,便将她们母女送回江南城。”
余庆年听得六老太爷这么一说,先是有些愤怒,感觉六老太爷这话说得有些胡涂,随后又反应过来对方为何这般说,那愤怒的脸顿时又通红了,只呐呐道:“温老先生见笑了。只因长辈只租了这一个小院,常日里又无人打理,才请周家娘子操心一些。周家娘子现在正值夫孝,还望老先生莫要打趣。”
“可温家娘子连连退婚,恐怕于名声倒霉。”余庆年还是有些踌躇道。
“再嫁从己。要贤侄有这个意义,便让老夫保媒一回又如何?”六老太爷最后道。
六老太爷见余庆年傻在了那,又添油加醋道:“我府上的娘子道,周家娘子得本日之果,盖因贤侄你当日之因,若能再续前缘,不止一桩美事,亦算是体味一段因果。便是前辈地下有知,也当是欣喜。”
周家娘子哪不知曲水温氏是谁呢,只回声道:“竟是温老先生来了,还请快快进屋。先前是奴家怠慢了。”
谁跟你打趣,傻子才跟你打趣。
再跟余庆年进了屋中,不消半晌周家娘子又送了茶与点心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