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 第266章 收回成命
很快,这首定场诗便传到了金陵,被人仔细心细的用馆阁体誊写了,呈上了永乐天子的桌案。
本日北平城中,哄传武当山恶战,想来此事已经传遍了北京,此事颤动不小,臣探听了一番,竟然天下皆知武当山一事,也都以为张三丰已然是成仙了。臣深觉得然。不然,没法解释,一座大山,因何能炸平呢?
但是此次过书,却不见武六七的踪迹,正在这些人都摸不着脑筋的时候,繁华却站在了中间的书桌前面,夺目一拍,便将这几日产生在千里以外的战事,活矫捷现的说了。
纪纲大抵不是很精通于文笔,写的折子也是有一些口语连篇,但是却词能达意。乃至是更能够表达纪纲当时的表情,将这几日的战况,写的天崩地裂,特别是最后那一块,张三丰神力失控,炸平了南峰。
以往在这个时候,朱棣碰到了非常难堪的题目的时候,总会去收罗姚广孝的意义,这已经成了朱棣的一个风俗,因为这个夺目练达的高僧,老是有他洞穿统统的见地。
因而,封禅武当山,撤兵,并且重修古刹的圣旨,便又飞马传到了武当山,并且船邮天下。明旨颁布。
倒是:
过书,这是武六七书场的一句行话,就是师父又交给本身新书了。
大战以后,张三丰仰仗着旗霸道的气力,无人敢近身,纪纲本来上还想着,本身就要以身就义了,没想到这张三丰竟然是秋毫不犯,武当山上也停歇了争端。
朱棣皱眉,取过了这一首诗,细心的品读着,咂摸着内里的含义,仿佛是有一些似懂非懂,然后便取过了纪纲的折子,一边喝着茶,一边读着。
想到了这里,便接着看了下去,只见纪纲描述了大战以后的环境。
一个最早跟武六七学习评书的人,满脸迷惑的站了出来,道:“这莫非就是过给我们的新书么?如何听上去都是跑梁子(只说梗概),就没有一点细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