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来也是无法,谁能想到连镇上都遭了灾呢?
分炊这类事儿,普通都是要族长和宗老在场的,不过王家这头是个惯例,他们已经有近百年未曾分炊了,族长和宗老的干系太远了,并且也不在同一处。又因着王家不似周家那般有钱,至于田产、祖宅之类的原就是属于大房统统的,当下就由秀娘她阿爷做主,干脆利索的分了家。
亲人久别自是动人的,只是大山媳妇儿顾不得旁的,只吃紧的将娘家人并妹子一家领走,又拿钱在离城门口不远的穷户区帮着赁了三间平房。这回倒不是她舍不得钱了,而是穷户区这头房舍格外紧俏,能赁到相隔不远的三间平房已经算是很荣幸的了。待房舍安妥,大山媳妇儿悄悄的往她娘手里塞了五两银子,又唤上她两个哥哥并妹婿,一道儿去了自家,将事前清算出来搁在前头房舍里的几袋子细粮扛上带走。
第127章
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惨烈。
来意是甚么?
虽说跑了大半个县城,可因着她今个儿出门早,一起上又是紧赶慢赶的,实在这会儿也不过才邻近晌中午分。固然秀娘一向说没事儿,可她将心比心,暗道指不定秀娘内心头多担忧呢,只想着尽快将事儿摒挡好,好叫秀娘待会儿就去寻娘家人。
大山媳妇儿娘家那头姓姜,并非杨树村人士,而是位于大青山另一面的黑枣村人。她娘家那头是属于比较贫困的人家,倒不是父兄不长进,而是根柢太薄了,加上人丁也不是很畅旺,平日里只靠着两亩薄田拼集过日子。
“我家这头刚分了家,孩子又小,今个儿出门还是将孩子们叫弟妹帮着照顾的,她自个儿还惦记取娘家,就叫我先忙着,我这个当嫂子的总不能这么不像话。幸亏你们也晓得我住哪儿了,转头叫阿娘、嫂子、妹子她们有空来瞧瞧我,记取哦!”
秀娘这头一面惊奇于大嫂办事果断,一面还是挺打动的。她也不好说自个儿娘家的环境要远好过姜家那头,只笑着道了谢,揣上银子就出门了。
待狠狠的出了一口气,秀娘连个眼神都没有给她二奶奶,只一扭腰身,走到她娘、她奶跟前:“阿娘、阿奶,你们从速清算清算,这儿那里能住得舒坦?把我阿太也带上,摆布都这般了,干脆你们也学一把分炊得了。对了,这钱你们拿着,去赁个小院子,转头叫我哥我弟他们去我那儿一趟,我匀了几袋子粮食出来,省的你们再去买高价粮,不划算呢!”
得了,分炊这事儿还真成了风行。
对于平常老百姓来讲,分炊真的不算啥,哪怕是王家这头已经近百年未曾分炊了,可跟着王家老阿太年事越来越大,分炊本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只不过,谁也未曾推测会有洪灾这事儿,实在若没有这事儿,说不准王家已经分炊了。
又见俩哥哥和妹婿都是一副有气有力的模样,大山媳妇儿烦恼的回了灶间,拿了一屉的杂粮馒头出来,先叫他们吃了个饱,自个儿则去隔壁将自家孩子并二山家的孩子都接了过来。
不过就王家这头,与其说是分炊,实在不如说是将二房变相的逐削发门来得更多安妥一些,偏其他几房结合起来,二房那头愣是一点儿体例都没有。只不到半刻钟,大杂院就人去楼空,只撇下二房诸人,傻眼般的瞧着这空荡荡的院落。
“你们要找我姑呀,千万别走错了门,她还在那李记堆栈里,就住在后院马棚劈面的大通铺里!要吃要喝要钱,尽管找她去,那但是能一气祸霍四千两银子的神人!”
现在倒是好了,家分了,那钱呢?粮食呢?房舍呢?田产呢?
前面的事儿就简朴了,毕竟秀娘把处所说得那叫一个清楚了然。王家二房二十几号人,连带小孩子们也都在,齐刷刷的挤出去堆栈后院,敲开大通铺的房门后,向一脸目瞪口呆的周家大伯表白了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