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两位嫂子说的就是这个事儿,因着柳家跟赵家以及赵家幺女所嫁的傅家都有所来往,晓得很多内幕。
若说赵先生只是悔怨本身看走了眼,放过了这么好的一根苗子,那么赵家幺女倒是几乎把婆家和娘家给掀了。试想想,本来她才应当是官太太,却因着她那没见地的娘那么一番话,硬生生的给舍弃了。如果孟谨元真像她娘说的那般没啥出息,或者在十来年后再出头,她也没啥好抱怨的,偏生,这才两年不到呢!!
不肯在这类充满了铜臭味儿的处所多待,周三山见天的就往外跑,他倒不至于去那等子花街柳巷,一是没钱,二是没阿谁本事,三则是多少另有读书人的狷介在。是以,他只往那些堆积着读书人的茶馆里去,也不做旁的事儿,不过就是跟人一道儿吟诗作对,只谈风月不谈风云。
这也是因为当初那门所谓的婚事,仅仅是赵先生有了些许意向,压根就没挑明。现在,他故意忏悔,孟家又仅剩孟谨元一人,莫说后者原就不是那等能搞事的人, 就算再如何不乐意,也没有任何体例。
赵夫人感觉自个儿在理,又思及孟家人丁希少, 总感觉孟谨元有克父母长辈的怀疑,心下愈发不乐意了。有了她从中游说,很快她幺女也忏悔了。
继而又道:“你现在是官太太了,说话做事多留意点儿,反正你也不缺钱,今后如果春花那孩子来找你说话,你光听着,别接话。她是有些本事,心也不坏,可到底跟你不是一起人。”
“外头的事儿,好乖乖你可别听过就算了。都说那赵家幺女没目光嫁错了人,我倒是感觉这闺女嫁谁谁不利!还读书人家的闺女呢,瞧着那德行,都快跟大牛家的一个样儿了,谁娶了都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搏名声?
那头周芸芸是淡定了,等孟谨元送走了男宾,回到后院时,看到娇妻坐在炕边,挨个儿轻拍着孩子们,嘴里还哼着不着名的小调儿,内心顿时一阵暖意。
一个怨亲娘拖后腿、夫君太废料,另一个则怪结婚数年不畅怀。初时还仅仅是吵嘴,没过几日动口就变成了脱手,再然后赵家幺女被撵回了娘家。
她竟是放过了一个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