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曾经的嫡姐夫,现在的丈夫,对她说:“我今后会好好待你,你也照顾好逸哥儿。”
抛开这桩婚事的大要,究竟就是这么残暴。
秋走冬来,冬逝春临,春远夏至,夏走秋又临。
惠安二十四年,十月,已是酷寒的时节,她披上嫁衣,戴着喜冠,被曾经的嫡姐夫娶回韩家,红盖头被挑开的那一刻,她看到一张清俊含笑的脸,隐带冷傲的脸,她的内心却泛不起任何高兴,她只是……被打发过来照顾韩逸的东西罢了。
韩越的确如他所言,待她挺好,与之相对的是,婆婆待她不算太好,只要韩越不在府内,她就要去立端方,逢春晓得,婆婆连嫡出的姐姐都瞧不上,又怎会待见她这个庶女,每天最舒畅的光阴,倒要算哄逸哥儿玩的时候了,他还不敷三岁,生得天真活泼,又灵巧懂事,两人相处的倒也敦睦。
惠安二十三年暮秋,正如逢珍所言,她到底没争过命,放手去了。
嫡姐争不过想活着的命,她却也争不过受摆布的命,若想摆脱身上的桎梏,唯有一死,方能洁净,可……她不想走上那样的死路,她才十五岁,人生还那么冗长,或许前头就有光亮在等着她呢。
以后,嫡母必定会当着父亲的面,一脸慈爱的问她:“好端端的,如何平白哭了,莫非是不喜好这门婚事?”然后,她那和顺慈爱的嫡母,又会转视她的父亲,缓缓游移道,“老爷,你看这……想是春丫头觉着做后妻委曲,不想嫁到韩家去,可这门婚事,都与韩家说定了,如果俄然忏悔……”
不提长女不放心,就是她也不放心,高氏擦了擦眼泪,好言哄道:“好孩子,你别急,娘……已经有了筹算,你五mm来岁才满十五,娘先不给她订婚事,你祖母和你爹那边,娘会想体例先对付着,如果你真有甚么三长两短……娘想辙叫姑爷娶她当填房,如此一来,逸哥儿也算有个可靠人照顾了。”
当时正值六月,不几日,嫡母又遣人叫她回家,因气候酷热,她没带逸哥儿,单独一人归去了,毫无不测的,因着翠浓和红玲被撵之事,她父亲又把她骂了一顿。
蜜合色绣缠枝石榴花的床幔,被缀着红穗子的黄铜钩松松挽起,床里侧,半躺着一个面色暗黄的年青妇人,而床边,却坐着一个仙颜雍容的中年妇人,只见中年妇人一手握着年青妇人枯瘦的手掌,另一手举着绣帕悲伤垂泪,声音和顺地安慰道:“珍儿,你别乱想,你细心保养着,必然能好起来的……”
洞房花烛那一夜,曾经的嫡姐夫一层一层剥去她的衣衫,把她压在身下孔殷地抚弄,固然他一向温声安抚,她却还是很疼很疼,疼的掉泪,疼的出声,也不知煎熬了多久,嫡姐夫揽着她沉沉地睡下,她却半分睡意也无,莫名流了大半夜的眼泪。
有泪珠从泛黄的脸上滚落下来,逢珍声音衰弱有力道:“我本身的身子,我晓得,怕是不顶用了,不过是熬一日算一日罢了……”
惠安二十六年,七月初,逢春自缢身亡。
逢珍神采一震,最后硬着心肠说道:“待二爷返来,我先与他提上一提,只要他情愿,这事就成了一大半。”
待到惠安二十六年春节,初二回娘家探亲时,嫡妹逢瑶望着她的目光,较着大为不善,刚满十六岁的嫡妹,年前八月终究订下一门婚事,婚期就在本年的仲春底,家世普通,比不上清平侯府,逢春晓得她内心很不忿,像她那般心高气傲的人,怎会情愿看到庶姐比她过的风景。
回到迎香院后,逢春摊开一本《琉璃经》,一笔一画地誊写起来,窗外,大雪纷飞,逢春眼里有泪珠打转,却忍着不能哭出来,叫翠浓和红玲瞥见了,两人又该到嫡母那边当耳报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