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臣是见楚王去的,路经此地,瞥见一个空髑髅,却还存着头模样。该有父母老婆的罢,死在这里了,真是呜呼哀哉,不幸得很。以是恳请大神复他的形,还他的肉,给他活转来,好回故乡去。
忽而听到呜哭泣咽的声音了,可也是闻所未闻的玩艺,伊临时向下再一瞟,却见方板底下的小眼睛里含着两粒比芥子还小的眼泪。因为这和伊先前听惯的“nganga”的哭声大分歧了,以是竟不晓得这也是一种哭。
(1)本篇最后颁发于一九二二年十仲春一日北京《晨报四周记念增刊》,落款《不周山》,曾支出《号令》;一九三○年一月《号令》第十三次印刷时,作者将此篇抽去,后改成现名,支出本书。
庄子(2)——(黑瘦面皮,斑白的络腮胡子,道冠(3),布袍,拿着马鞭,上。)出门没有水喝,一下子就感觉口渴。口渴可不是玩意儿呀,真不如化为胡蝶。但是这里也没有花儿呀,……哦!海子(4)在这里了,运气,运气!(他跑到水溜中间,扒开浮萍,用手掬起水来,喝了十几口。)唔,好了。渐渐的上路。(走着,向四周看,)阿呀!一个髑髅。这是怎的?(用马鞭在蓬草间拨了一拨,敲着,说:)
(13)昆仑山上的古丛林的大火:据《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外有烈焰之山,投物辄然(燃)。”
“这是甚么?”伊还不免于猎奇,又忍不住要问了。
顶长方板的便指着竹片,背诵如流的说道,“裸裎淫佚,失德蔑礼败度,禽兽行。国有常刑,惟禁!”
司命——(浅笑,)你也还是能说不能行,是人而非神……那么,也好,给你尝尝罢。
注释:
(17)秦始皇寻仙山的故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以下的记录:“齐人徐市(芾)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神仙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因而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神仙。……数岁不得。”
那顶着长方板的却偏站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向上看,见伊一扎眼,便仓促的将那小片递上来了。伊接过来看时,是一条很光滑的青竹片,上面另有两行玄色的细点,比槲树叶上的黑斑小很多。伊倒也很佩服这手腕的细巧。
男人——(约莫三十岁摆布,体格高大,紫色脸,像是乡间人,满身赤条条的一丝不挂。用拳头揉了一通眼睛以后,定必然神,瞥见了庄子,)哙?
(一阵清风,司命大神道冠布袍,黑瘦面皮,斑白的络腮胡子,手执马鞭,在东方的昏黄中呈现。幽灵全都隐去。)
(11)这是颛顼一方的话。康回,共工名。后,这里指颛顼。
起?死(1)
(一阵阴风,很多蓬头的、秃顶的、瘦的、胖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幽灵呈现。)
诚意朝礼(7),司命大天尊!……
(14)长方板:当代帝王、诸侯礼冠顶上的饰板,古名为“延”,亦名“冕板”。顶长方板的小东西,即本书《序言》中所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上面他背诵的几句白话句子,也是摹拟《尚书》一类古书的。
太上老君吃紧如律令(9)!敕!敕!敕!
(2)女娲我国当代神话中的人类鼻祖。她用黄土造人,是我国关于人类发源的一种神话。《承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朝应劭《民风通》说:“俗说:六合斥地,未有群众;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觉得人。故繁华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按《民风通》全名《民风通义》,今传本无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