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仲春十六,一个平常的日子,李素百无聊赖坐在营房外打着呵欠,思虑怠惰的人生。
当初因战乱而离城的百姓,现在也一批一批的回到城中,拖老携幼进城后,看到一片焦土残垣的故居,人们跪在灰尘中哭嚎了一阵,站起家擦干眼泪,一声不吭地重修故里。
贞观十四年正月,侯君集所部克高昌碛口,雄师长驱直入,兵围高昌都城。
以是此时现在,和尚站在了大营的辕门外,笑呵呵的等候李素的访问。
不得不说,高昌国主真的很听话。叫他死就死,一点时候都不迟误,当然,说是“病亡”。大略有点装点的意味,究竟上麴文泰是被活活吓死的。
和尚是个老衲人,年纪估摸有五十来岁了,一身陈旧的百衲僧衣,手里托着个黑陶钵,另一手杵着一支拐杖,仿佛走了很长的路,说是和尚,却不是秃顶,头上稀少长出很多头发,一脸慈眉善目地站在辕门外,笑呵呵地看着来回巡弋的将士。
如狼似虎的唐军喝彩着涌进了都城,城内哭嚎叫骂,声震于野,军中多有掳掠之事,而侯君集却睁只眼闭只眼,至于高昌国被俘的君臣,看着唐军在他们的都城凌辱劫掠,纷繁垂泣不已。
这一天,李素仍旧没比及李世民的圣旨,却不测等来了一个和尚。
贞观十四年正月廿六,高昌灭国。
西域大乱,而本来处于暴风眼的西州,却显得非常安静。
一个国度,被大唐军队从舆图上生生抹去了存在的陈迹,侯君集灭高昌国以后,持续清算兵马,筹办兵发龟兹,当初攻打过西州的诸国联军,现在大唐将一个一个报还归去。
贞观四年,李世民大败东*突*厥,大唐北方最强大的一个仇敌今后灰飞烟灭,动静传到大唐各邻国,诸国国君皆震错愕恐,因而大师聚头商讨了一下,决定给李世民上“天可汗”的尊号,也就是在那一年,高昌国主麴文泰携老婆宇文氏颠簸数千里,亲身入长安朝觐李世民,李世民当时龙颜大悦,人前人后夸奖不已,这家伙实在太识相了。
麴文泰是真吐血了,当侯君集雄师达到碛口时,全部高昌国全乱了,再加上西突厥可汗背信弃义跑掉,高昌国成了大唐王师铁蹄下的一块大肥肉。
侯君集哈哈大笑,顺手将乞降书撕个粉碎,开甚么打趣,本大将军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灭国挣点军功,你都乞降了,我的军功如何办?以是,侯君集情当没见过这份乞降书,并且提出一个刻薄的前提,叫新任国主麴智盛以及高昌国统统皇亲宗室自缚出城,全数随军前去长安,亲身向大唐天可汗陛下请罪。
全部西域因大唐天可汗陛下一怒而民气惶惑,不成整天,西域诸国百姓纷繁逃离故乡,往更悠远的西边大食帝国而去,国主们则一批又一批的派出使节,向大唐乞降也好,投降也好,只想保住本身和宗室的性命。
国破,城陷,江山碎,百姓哭。
侯君集见高昌国如此痛快干脆地投了降,不由意犹未尽的咂摸咂摸嘴,然后意兴阑珊地挥挥手,命令囚禁高昌国主和宗亲,唐军进驻高昌国都城。
论起渊源,麴文泰与大唐的干系不浅,当初高昌国与大唐还是有一段甜美旖旎的蜜月期的,当时的两国干系好得的确蜜里调油,肉麻得不可。
***************************************************************
和尚是单独一人从西边过来的,来到西州后,起首进城欲拜见刺史,可惜这段日子城内百废待兴,曹余忙得脚不沾地,和尚底子没见着他的人,城里探听了一番后,得知城外大营里还住着一名别驾大人,并且还是大唐天子陛下钦封的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