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子宁带人给兵部送去了一万两银子,兵部的那些官员一看是送银子过来的,顿时热忱万丈,一听连子宁的名字,更是亲热了几分。现在兵部高低,谁不晓得,新任部堂大人汲引了一个年青人,是极无能的,三天两端儿的往戴府送银子。让连子宁很有些受宠若惊的是,竟然是兵部武库司的员外郎亲身访问了他,非常说了几句好话,夸他是可贵的豪杰,少有的干吏。
(明天第三章送到,求支撑。下周的阿谁保举,对保举票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俺在这儿预定一下兄弟们下周的保举票,嘿嘿,厚颜了……)
其大略意义就是,正德五十年四月初三,北直隶河间府庆云县产生民变,公众打击官府,不过并未变成职员伤亡,此事已经停歇,因措置不力,原庆云知县戍边三千里如此……
他目光一瞥,俄然就是挪不开了,眼睛死死的盯着那几行字。
这些年北地比年大旱,很多州府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处所官府又是凶恶暴烈,处所已经有不稳之象。连子宁这些日子耳听目闻的处所动乱已经有起码十几起,而这庆云动乱既然已经被写到了邸报上,那必定就已经是到了一个相称严峻的程度。一句简简朴单的局势停歇,背后恐怕便是说不清的鲜血冤魂。
比如说当初连子宁第一次去集雅轩的时候,就看到了有一栏柜子是专门卖朝廷邸报的。
第三项,则是新任兵部左侍郎戴章浦戴大人奏呈皇上编练新军的奏章,皇上命内阁拿出一个章程来。
这邸报大抵分为五个部分,前面一页十四行,写的是本月产生的人事任命,除了戴章浦这几个重量级的动静以外,别的的则都是一些烦琐小事,比如说都察院某位御史外放为某几个州县的按察御史了。比如说兵部武库司的郎中因为渎职被夺职了,比如说某科道给事中外放为某府知府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