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本来搞这么一出,外朝是很欢畅的,毕竟这是把文官儿往军队内里塞,让文官慢慢向军事部分里渗入的节拍,是功德儿,但是冲突具有特别性,现在是个甚么时候?特么的文官儿里的大佬都有那么一多量跟着曹吉利南下,调查阿谁劳什子镇守寺人谋反的案子了,你再把京中的大佬调到北边儿去,你想干啥?
话都说道这个境地了,根基也就和话题闭幕者没有甚么辨别了,两个不过正七品的小瘪三儿再撕吧下去,明天这朝会也就不消开了,以是锦衣卫批示使马顺站出班来,扫了两个小瘪三儿一眼,然后跪在地上:“启奏陛下,锦衣卫克日接到动静,现在兀良哈似有不臣之心,接连与瓦剌也先互派使者,企图近期南下劫夺,现在北方边军大多在防备瓦剌,如果兀良哈反叛,行不臣之举,只怕北边儿瞬息腐败,还请陛下三思。”
以是出于对等原则,翰林院里就站出来一个编修,一脸的鄙夷:“边将世受君恩,并未有玩忽职守之辈,冒然调派能臣干吏前去总督军事,易让边甲士心浮动,莫不是朝廷对边将不甚信赖?”
总结起来一句话,我穷我有理。
你诛心,我也跟着诛心好了,是不是北方要谋反之类的,你听到了真没风声,这才私底下编排人家?
当然……不能!以是就听这个瘪三儿嘲笑了一声,直接怼了归去:“此言差矣,经略北边,防备元蒙残党,乃是太祖之时便已定下之策,昔日太宗天子更是数次亲征漠北,调遣京官前去,怎能是不信赖之举?难不成,刘太史听到了边军的甚么风声不成?”
这诛心的套路,可就开端往砍脑袋上带了,并且带的很有节拍感,边军背叛一贯是朝廷最惊骇的,而他作为都察院的都察御史,是有资格传闻奏事的,这一下直接就把这个翰林编修怼南墙去了,再照着这个节拍走下去,鬼晓得会捅出甚么大篓子来——现在全部内廷可就巴不得闹一点儿大消息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