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天在人群中扫视了一眼,他现在还不晓得等下哪个不利蛋要被人围攻,现在所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冷眼旁观。
永乐帝期间多次对外用兵,导致国库空虚,民生痛苦,洪熙帝故而采纳了疗摄生息的政策,减免赋税,施助哀鸿,鼓励农耕,使得大明进入了安稳生长的期间。
“诸位爱卿,本日朝会之前,朕有诏要下!”等大殿内众臣叩拜结束后,在龙椅上就坐的洪熙帝神情严肃地环顾了一眼世人,沉声说道。
监察御史品级虽低,但因为职责严峻,与六科给事中一样是大明的言官,故而在太和殿占有一席之地,足见皇上对言官的正视。
别的,另有一些官员异化在内阁和六部之间,采纳了中立的态度。
比方吏部尚书骞义和户部尚书夏原吉,可谓都城各大部院堂官的魁首,不过两人是洪熙帝的近臣,清楚洪熙帝的企图,天然也就不会带领都城各大部院对抗内阁。
为了监察百官的言行风纪,同时也是鼓励进谏,洪熙帝特地刻制了印有“绳愆纠缪”的小银印,先授予了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和金幼孜,厥后又授予了户部尚书夏原吉,能够凭印直接向洪熙帝进谏,以及揭穿百官的贪污腐蚀。
等候洪熙帝驾临的时候,李云天灵敏地感受太和殿内的气味有些压抑,模糊约约预感到明天会有大事产生,忍不住昂首望了一眼立在行列火线的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堂官。
“赦免齐泰、黄子澄之子,发还宅院、地步。”洪熙帝闻言微微点头,随后再度环顾了一眼殿内众臣,宏声问道,“方孝孺可有后代?”
现在,建文帝不知所踪,又没有子嗣,而洪熙帝已然成为了大明的正统,也不消担忧建文帝返来跟本身争皇位。
“皇上驾到!”跟着礼节官的一声高喝,大殿内小声群情着的文武百官顿时温馨了下来,统统都躬身,驱逐洪熙帝上朝。
“启禀皇上,齐泰有一子,当年年仅六岁,故而先帝开恩,免除一死,被罚戍边,黄子澄有一子改姓逃脱,不知所踪。”就在朝臣们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杨士奇冲着洪熙帝一拱手,宏声禀道。
“奉天承运,天子诏曰:建文诸臣,若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辈,皆忠臣,已蒙显戮,诏从宽典。家眷籍在官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其外亲戍边者,留一人戍所,余放还。钦此!”
跟着刘观的发难,不但都察院的御史群起而攻之,礼部尚书吕震、户部左侍郎白远仁、刑部左侍郎秦永祥等各大部院堂也官簇拥而上,纷繁弹劾虞谦。